我们出生在70年代
七十年代生人
是最后一拨儿对这句话耳熟能详的人---“保护视力,眼保健操现在开始。”
是最后一拨儿享受过品质最佳的国产动画片的人---《九色鹿》《大闹天宫》《没头脑和不高兴》《哪吒闹海》。
是最后一拨儿男女明明互有好感,却故作嫌恶状,在课桌上刻“三八线”的人。
是最后一拨儿在学校开会冷场有事没事就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人。
是最后一拨儿在接受计算机启蒙教育时,还见识过BASIC语言的人。
是最后一拨儿有过小时侯要到别人家里看电视,死活赖着不肯回家的人。
是最后一拨儿过六一节还必须穿白衬衣、蓝长裤、白球鞋的人。
是最后一拨儿和泥巴、过家家、弹弹子,背着军用水壶,揣着茶叶蛋春游的人。
是最后一拨儿在小学劳动课上还要去打扫厕所、捉苍蝇老鼠的人。
是最后一拨儿用过粮票、布票、油票,拎着瓶子打过酱油,自己生火烤过地瓜、玉米、麻雀,拿报纸做过风筝的人。
是最后一拨儿看过黑白小人书《岳飞》、《丁丁历险记》、《烈火金刚》,看过五遍以上《少林寺》的人。
是最后一拨儿记得花仙子、蓝精灵,唱过“啦啦啦铁臂阿童木”的人。
是最后一拨儿玩铁推圈、吃小豆冰棍、看五分钱一场电影的人。
是最后一拨儿在笔记本上写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喜欢过程琳的《酒干淌卖无》、朱晓林的《那一年我十七岁》的人。
是最后一拨儿读过金庸、古龙、三毛、汪国真、王朔、钱钟书、张爱玲的书的人。
七十年代生人的尴尬
尴尬一:最爱把大学生称为“天之骄子”。好不容易千军万马过了独木桥,还没尝出“骄子”的滋味,硕士、博士、MBA就铺天盖地了,小小的本科又算什么!
尴尬二:1997年国家取消了福利分房,那个时候70后刚刚参加工作。
尴尬三:被计划经济教育成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走出校门哪儿都讲究个性和创意了。
尴尬四:美好的生活属于谁?二十年前“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80年代的新一辈”,二十年后无论老一辈还是新一辈,谁都没把七十年代生人放在眼里。
尴尬五: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在六十年代人的眼里属于叛逆一代,而在80后的眼里,他们和四五六十年代的人一样,统统落伍了。
尴尬六:出生在一个讲理想的年代,却不得不生活在一个重现实的年代。
七十年代生人的可爱
1 从没认为挨打是家庭暴力;一个1975年出生的哥们儿说:“没有挨过打的童年是残缺的。”这话立刻引起我们五彩缤纷的回忆。对他们来说,挨打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与家庭暴力无关。那是父母一时恨铁不成钢的冲动,屁股挨完几鞋底,全家人依然其乐融融。所以七十年代的人吃得了苦,享得了福,能屈能伸,很有韧性。
2 早恋只默默发生在心里;那时侯的早恋很单纯,一个眼神、一首歌、一张纸条足以心领神会,当时最惊世骇俗的行为是公然拉手。而且,老师家长围追堵截式的批评也不能动摇他们的情窦初开。
3 卖劲地写信,痴心地等信;70后的人懂得哪种叠信的方法代表思念、心心相映或暗恋你。写信和等信是复杂的情绪,也是充满想象力的行为,绝不是鼠标和键盘所能完成的。
4 中心思想总围着传统美德;那时侯谁都写拾金不昧的作文,见到什么小图钉、小螺丝都交给老师,好象老师是杂货店老板。还有助人为乐的题材,老盯着老爷爷老奶奶过马路,然后好冲上去拉一把,殊不知自己冒冒失失地让人家更提心吊胆。那时侯,孩子真是孩子,不像现在的孩子激素吃多了,发育提前,连心理都少年老成。
七十年代生人的无奈
1 生于60年代的人,钻了社会的空子;生于80年代的人,钻了父母的空子;生于70年代的人,只有钻自己的空子。
2 生于60年代的人赶上了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纵身一跃就下海发财去了,而那些生于70年代的人,此时正上初中,处于饥寒交迫的青春期。
3 生于60年代的人赶上了几场大革命,虽然夭折了,但却经历了动荡,而此时那些生于80年代的人,才刚刚断奶,正面对他们刚刚摆脱贫困的母亲在惨痛地哀嚎。60年代之人还将中国房价抬高了若干倍,让70年代的人没法结婚。
4 生于60年代的人钻了社会的空子聚敛了大量财富,接着他们成了80年代的父母,成了80年代的“空子”;而70年代,就像一只大公鸡,用爪子在不断扒着地面上的黄土,试图寻找一颗干瘪的黄豆。
5 生于70年代的人付出太多,得到太少,基本上没有沾到社会的任何便宜。80年代的人随便自杀是因为爱情的失败,60年代的人惨遭迫害是因为对人民没有交代,70年代的人死于非命是因为生活的无奈。
6 生于60年代的人创业太容易,一夜爆富的情况到处可见,而70年代的人,一无所有,白手起家,默默无闻地干了好多年才发现自己全是白干。不可否认,70年代也有创业成功的情况,但他们付出的努力是别人的十倍,他们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不可估量,但他们却永远也无法成为社会的主流,他们主宰不了自己。
7 生于70年代的人无法完整地书写自己的爱情故事,在他们的记忆里,到处都是残破的碎片。为什么70年代的人写不出成功的爱情小说,而那些80年代的却在拼命地写啊?因为他们没有付出却得到很多。
8 生于60年代,全都是学生打老师,老师的头发都被扯了。70年代之后,老师翻身了,全都打起了学生,教鞭教棍派上了用场,小到打手心、刮鼻子,大到扇耳光、拳打脚踢,那些可怜的学生们一个个只能忍气吞声。而现在的80年代,一个个娇生惯养,除了师生恋,又有哪位老师敢对他们动手动脚?他们随便看点书花点钱就可以上一所不错的大学。十年前总有人说“十年寒窗苦”,现在还有谁这么说?
9 生于70年代的很多人考大学只是为了跳出农门搞个城市户口,可等到他们大学毕业了,这城市户口还不如农村户口,农村户口尚有一亩二分田,城市户口什么也没有。
0 生于70年代的人都在忙些什么呢?一眼望去,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一边找老婆一边找工作,一边养孩子一边养房子,还有的连自己也养不活,整日游走在崩溃的边缘。
生于70年代的人经历后才明白
1. 若爱,请深爱。放弃,请彻底。等待,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2. 看的开一点,伤的就会少一点。
3. 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以后才会懂得,一如感情:错过了,遗憾了,才知道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么多无谓的执著。
4. 秋天,残忍的季节,成熟不成熟的都要一同收割。一切都会在秋冬交替的刹那间随风而逝,唯有那一泓鲜亮山溪般的记忆永远在我心中哗哗流动...
5. 珍惜手边的幸福,不要等到失去以后才悔不当初,也许,你的一生也就只有那么一个人会真正用心在你身上。
6. 人生就像一列车,车上总有形形色色的人穿梭往来。你也可能会在车上遇到很多你以为有缘分的人,但是车也会有停下来的时候,总会有人从人生这列车上上下下,当你下去的时候你挥挥手,一转身你能记住的只有回家的路。
7. 有的人你看了一辈子,却忽视了一辈子。有的人你看了一眼,却影响到你的一生。有的人热情的为你而快乐,却被你冷落。有的人让你拥有短暂的开心,却得到你思绪的连锁。有的人一厢情愿了N年,却被你拒绝了N年。
8. 不要欠朋友太多东西,因为你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还他。
生于七十年代人的感慨
1 我还在想象着我的18岁,可我却马上40岁了!真的吗?不愿意去想,但不得不面对。
曾经的年少轻狂,早已荡然无存。曾经的花样年华,早已悄然而逝。70后的我们已经开始站在了30岁的尾巴上,面对四十而立,还有多少人可以昂着头,信誓旦旦地说,我们依然年轻?是的,年轻就是资本,面对着90后的异军突起,70后的我们是否还年轻?
2 曾经,骄傲的我们都怀抱着崇高的理想,奔走在陌生的城市,只为寻找内心深处最真的梦想。曾经,生活得再艰难,都会想着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曾经,单纯的认为,就算很小很小的一个房间,都可以经营自己最美的爱情。当事业依然碌碌无为的时候,当爱情变得虚无缥缈的时候,70后的我们,是不是依然还会说,年轻不怕失败?
3 终有一天,我才发现,原来,70后的我们,都早已经老去。我们不再轻狂,我们不再潇洒,我们不再坦荡,我们不再微笑,我们有的是对于生活的压力,我们有的是对于婚姻的恐惧,我们有的是对于未来的失望,我们有的是对于困难的却步.
4 面对工作:我们已经没有了更多的激情,只希望能够有一份足够安稳的工作。有风险的工作都已经被排斥了,曾经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走关系找工作的我们,面对着事业的平淡,连收入都无法给予自己温饱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选择屈服,放下原本最高傲的脸面,开始寻求人际关系的最大化。工作的艰辛,对于我们无所畏惧,重要的是可以一直将这份工作持续。
5 面对感情:已经不把婚姻当成爱情的升华,而是把婚姻当作是亲情。我们不再渴望一份浪漫而刺激的爱情,而是奢望一段幸福而美满的婚姻。
6 面对穿着:曾经过度讲究品牌感觉的我们,对于品牌已经变得陌生,赚钱之后才知道,原来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不再讲究品牌,而更注重衣服的质量以及用途,适合穿着的场合,不再会因为一时的冲动,去血拼那些打折的衣服,衣服不在于多,而在于体面。合适的,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品牌只不过是一个虚幻的东西。
7 面对社交:当越来越多的朋友有了家庭之后,已经没有多大的勇气再和他们一起聊聊关于生活,因为在他们的口中,都是关于家庭的。曾经极度热爱的酒吧、KTV都不再喜欢了,已经忍受不了那种嘈杂、疯狂的环境,更喜欢坐在房间里看看书,听听音乐,享受咖啡的苦涩,亦或者茶的清香。
8 面对家庭:家庭超越了爱情和友情,一切都将家庭放在第一位。没有了原本的冲动,了解了父母的苦心,懂得去体谅他们的无可奈何。
9 面对娱乐:突然发现,手机使用的频率越来越少了,短信也越来越少了,有的时候甚至不愿意发短信,宁可打个电话,匆匆挂掉。QQ也不像以前那样拼命地闪个不停,退出了许多的群,有些群碍于面子,一直处于屏蔽,只是偶尔选择几个群聊几句就隐身。再也不会为了游戏,废寝忘食地玩,更多的时候会捧着一本书,安静地看着。
0面对购物:总会想着买东西的时候,是不是有什么赠品,而不会看着哪个好看就买哪个。不再会像以前那样,为了得到某样赠品,去买某样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购物早已不是逛街了,而变成了有目的性的行为,买完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匆匆离开。一些漂亮,精致的小摆设,只是在柜台上欣赏完之后,放回去,再也不会带回家之后,塞进箱底。
生于七十年代人的心声
面对一切的一切,我们都已经会了深思熟虑,我们的心中,早已没有了童话。我们浪费掉了太多的青春,那是一段如此自以为是、又如此狼狈不堪的青春岁月。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朝气,也有颓废;有甜蜜,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
我们敏感,我们偏执,我们顽固到底地故作坚强;我们轻易的伤害别人,也轻易的被别人所伤。
我们追逐于颓废的快乐,陶醉于寂寞的美丽;我们坚信自己与众不同,坚信世界会因我而改变;我们觉醒其实我们已经不再年轻,我们前途或许也不再是无限的,其实它又何曾是无限的?
70后的我们,已经开始承认我们老了,没有了90后的青春,没有90后的激情,我们有的只是为了生活进行奔波着的疲惫的心。偶尔微笑着告诉自己:原来70后的我们都早已老去,只是我们一直不愿意服老。
陀螺的芭蕾:“偶尔微笑着告诉自己:原来70后的我们都早已老去,只是我们一直不愿意服老。”我们一定要一直微笑下去!201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