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1-30 13:46 阅读量:1379 日记本:《个人日记》

“读书使人智慧,写作使人深刻。”

-------小记于读书会上辅导员的一番话。

近日的种种,让我有了某种顿悟。在聆听和表达中,深知自己的浅薄,对许多的事许多的人,也有了另一种认识。曾经,固执地排斥人情世故,长篇大论,排斥某种积极向上的训导,拒绝周遭的凌然之声。狭隘地活在自己铸造的世界里,井底之蛙般的随波逐流,潜移默化中,这种偏执的想法印证了自己的浅薄。如今看来,某些繁琐的教条理论固然令人生畏,但听进去之后,也是另一番叫人觉醒的良言。

沃土下栽培的春荣,才能结出有营养的果子。

近来的几个月,一直草草的写了些沉浸于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感悟,或消极或偏激,但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欣慰,至少,我还在思考,每一次动笔,都是一场自我内心的挣扎,是一场精神的对话与呼唤。每一次动笔,都是将往事沉淀,尽管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现在看来如此的微不足道,但也是成长中的一块痕迹。时光荏苒,当年的文字总会开出灿烂的花。有了对表达的渴望,有了一种浪漫主义的向往,曾经不动笔墨,语乏词穷的人,也提笔了。在字里行间,在留白处,思想不断发芽,生根。以时间为证,记下一场朴素的蜕变。这一切的铭记,只是为了更好地忘却,为了更透彻的觉醒。

竹稍风动,月影移墙,每一刻的提笔,是为了更好地认清自己。在不断的写的过程中,思想游离在真实与虚幻中。虚与实,构建成一个逐渐强大的内心。但是这一切,还是不够。现在的表达,自己看来都如此幼稚,仅仅是在窥视自己的内心,在伤春悲秋,这靡靡之音与外界脱轨,格格不入。扭扭捏捏、小家子气的书写,怎能觅到实途。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

浮词,缺少一种向上的精神领悟,缺少一种浩然之气,又怎能深刻?

归根究底,是 缺乏阅读,缺乏智慧,因此令文字也流于肤浅。心里诸多的想法,却无法用文字诉说,这种感受像憋了一口气般,让人难受。还记得高中看到“人是一只有思想的芦苇”这句话时,顿时肃然起敬。思想,我惊叹于他的奇妙,惊叹于他的琢磨不定,驾驭世间百态,强大而又神秘。超越了穹宇,超越了时间。思想之无穷,之魅力,让我深深的领会,思考对于一个人来说比任何功名利禄、锦绣前程更为重要。一个不会思考的人,就是一个凌驾于别人之下的木偶。拥有再多的物质,也只不过是在人世间虚走了一趟。因此,“宁可枝头抱香死,也不随落叶舞西风。”,任何时候,深思是唯一证明我们鲜活地立于世间的标志。但是,仅仅会思考,不去阅读,这样的感悟也只会是狭隘的,索然无味的,经不起时间历练的。

为了充盈自己的思想,能行云流水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让文字不仅是内心的写照,更是一个种思维的转换,人格的升华。进一步让文字深刻,隽永,我很有必要去认真的读书,透彻感悟那些横亘在文字间的逝去的灵魂。在时空交错下,在岁月的恒河中,带着一种决绝的态度,永不退散的热情,领悟更多的真谛。书的彼岸,伫立着一位白发须臾的智者,在他的引导下,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希望今日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能在明日得以实践,并持之以恒,这也是对于颓圮的自己,唯一的,小小的要求。

在迷途中,用文字警醒自己,在写中,寻找深刻。

写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