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那些事,那些都是回忆
曼曼来了,又走了,感觉,心里忽然空了,空得可怕。
和曼曼认识的时间,说不清楚是长是短,可能是从同桌的时候才正式认识的吧,至今,一年多一点。高考过后,大家作鸟兽散,各奔前程,我们却很机缘的来到了同一个小城市,是从这学期才开始坐着公交车,她晃过来,我晃过去。
这次,邀她来,一天半的时间。晚上,挤在上铺,同床共枕,虽然有些不习惯,却是很久以来难得的平静、温馨。醒着的时间,一起吃喝玩乐,连轧马路都傻呵呵的乐。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黏着人,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做一些幼稚到令人发疯的事情,可是,曼曼走时,我蓦然发现,已经很久没有人真正包容我那样做了,虽然很多时候我还是表现得令人发指。
幼儿园之前,有一个伙伴,比我大一岁。学龄一到,家长带她去学校报名入学。当时,我也缠着父亲帮我报名。其实,很多孩子讨厌上学,而我则是非去不可,因为,我担心她上学之后就没有人陪我玩耍了。结果是,老师坚决不收学龄前儿童,无奈之下,盗用了一个大我一岁的表姐的户口本,以至于到小学毕业在学校都没能展示过我的真实名字。接下来的十年时光(幼儿园、小学、初中)我们基本没有分开过。再后来,她读中专,去了江苏;我读高中,上大学,基本没再见过。
高中,离家较远,对环境敏感,一直没能完全适应,我把自己孤立了。朋友很少,很少。三年之后,有联系的三几人而已。最想念的是现在联系不多的“老公”(当时我们的称呼很乱,女生妻妾成群,管男生叫老婆是再正常不过的,我那时一个比较成功的称呼是老公妹妹给的——姐嫂)。老公是基本上伴我三年走过来的朋友,我们有些共同之处,敏感,多愁,偏爱文史类的东西。学校的时间抓得不很紧张,我们经常能找到时间在一起散步,聊天。聊当时认为很忧伤的话题,聊天的结果像当时那个流行词一样——郁闷,但我们乐此不疲。高三下学期,渐渐浮躁,我们大段时间大段时间的不交流,甚至另觅新欢,再后来,一纸离婚协议被搬了出来,当然,友谊没有断。一个令人煎熬的暑假,没看到结尾,我莫名的走进了高四。那一年寒假返校两天后,猛然想起旧人往事,忽的告诉她:“我们复婚吧。”她欣然答应,然后,我有一种喜极而泣的冲动。
高四也是一个新环境,一个一度让我怀着极深的厌倦情绪的环境。自己仿若异类一样在熙熙攘攘的的人群中独自穿行。那一年,是我活得最任性最叛逆的一年。我没心没肺的自我,伤害了很多人,更让很多人为我操心,而我现在能做的也许只是在心中默默的忏悔。也是同一年,我想我也许能寻回一些曾经失落的东西,比如最基本的肯定自己。之后的时间里,我一直在卑微与平凡之间徘徊。骄傲与自信,我想是与我无缘的了,如果我能做到真正的平凡也算是恢复了许多了吧。但似乎有些戏剧,这一年,我居然收到了些许来自他人的肯定,还有一些人也许真的可以称作朋友。
大学了,依然孤独。虽然有搭档几乎天天在一起,可是我相信,我们都明白,我们的分歧很多,尤其是兴趣,甚至性格。大多时候,着并不影响我们的友谊,至少一起疯狂,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想起一篇文章的题目——荒野无灯;也许,荒野无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暗无边际的荒野,只有你自己那一豆灯光在夜风中残喘……
快乐也好,忧伤也罢,一个人经历过了,再回首,总有感慨。那些人,那些事,都是珍宝,在一个叫做回忆的地方,忘记了的,是被尘封的,恍如昨日,是奉若神冥的;其他纷扰,与我无关……
鹿柴的博客:看了后,令我想起了不少事。 另外,文笔也不错,很清雅。2010-11-08
九月流萤:谢谢评论,今天刚刚注册,期待向大家学习,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