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暖气停了,半夜醒来,睡在凉床上,一丝丝寒意贯穿全身,翻了个身打了一个冷颤,想在进入梦乡,却怎么也睡不着,夜阑人静,想起了家乡的那个暖烘烘的热炕。

    家乡的土炕,是北方人特有的生存方式,它结构简单,取材方便,使用起来经济实惠,就象黄土地上的窑洞一样淳厚朴实,家乡的土炕这片方寸地,不光是温暖了一家人的

  • 夜晚呼啸的北风,吹的窗外的树枝嗖嗖直响,时而能听到落叶敲打窗户玻璃嘭嘭的声音,天色也渐渐的变成灰蒙蒙的,明亮的星星逐渐隐去,在也看不见一闪闪的眨巴眼睛。

    早晨起来,风还不停地吹,空气中明显有种湿润感,天上空飞翔的鸟儿,快速的划过头顶,嗖地一声就无影无踪,平时喜欢栖息的枝桠,也无暇光顾一下。院子里

  • 我喜欢上兰花,缘于八十年代在县城建局搞村镇规划。当时城建局刚成立,没有办公地点,借用县党校房子办公、住宿。同时县党校住着在全县抽调了一批文化名人,在党校编篡《县志》。

    时间长了,一来二往我认识了陇上文化名人,曹芝川老先生,曹老先生平生以擅长画兰草,享誉陇原大地,一天晚饭后,与曹老先生不期而遇,冒

  • 我是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未,正是三年困难时期。那时村里己经饿死人了,母亲饿的都浮肿了,腿上肌肉用指头摁个窝窝好长时间都恢复不起来,皮肤透出了绿色,怀里还抱着待哺的婴儿,村里有人见了母亲都说,现在是保大人的时候了。我还有五个姐姐一个哥哥,父亲也有了抛弃我的念头,在一个寒冷的晚上父亲惋转提出了这个想法,

  • “老七",真实名字已被人们淡忘。只因排行为七,人们称呼他时都叫“老七"。已致于许多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

    年己七旬有余的“老七”,相貌和实际年龄相差较大,看上去显得十分苍老,满嘴的牙齿基本都已脱落,说话时只能看到两颗黄黄的牙齿露在外面。一头白发下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留

  •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国庆小长假前一个星期,儿子从外地打回电话,他们一家在国庆小长假准备回老家。听到消息我很高兴,几次给留守家里的老伴打电话,让收拾好家里,备好日常生活用品,等待他们归来。

    国庆节前两天,儿子一家平安回到了老家。自今年过完春节,他们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大半年时间很想见到孙子,平时

  • 花灯街,车流行,今别德阳城。汽笛一声将启程,有闻宝宝声。

    蜀道难,秦岭险,陇原远天边,来是欢喜回时悲,亲情难分离。

  • 浣溪沙 兰州逢魏老师与中学诸学友欢聚感赋

    细雨如霖润腑肝

    世事若棋难复盘

    白雪暗惊浮发巅

    师情学谊忆当年

    千江月色留笑谈

    黄河应识旧时颜

    赴陇东道中

    蜉蝣天地若无凭,

    梯田层层谁人平?

    万物刍狗原无异,

    四时景色何曾同?

    机飞车驰真神技,

    男欢女

  • 近岭遥山相参差,

    荒漠绿洲互交错。

    大路朝天行无际,

    四顾苍茫胸气豁。

    淡墨轻腾峰峦上,

    白云横卧谷壑间。

    高山连天展画卷,

    数点秋雨不胜寒。

    又见白杨树三棵,

    车近张掖心头热。

    一样久违回故地,

    西来便觉暖意多。

    2013.8

  • 去年犹可持数杯,

    今来愧以一杯陪。

    神采勃发老岳丈,

    笑谈豪饮胜晚辈。

    同学乡党喜相聚,

    乡音旧情慰心魂。

    应念萍生东西奔,

    重逢但是有缘人。

    路途始见沙枣林,

    口舌早知沙枣甜。

    桥头河畔秋田边,

    帐房野餐夜阑还。

    去夏

  •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