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遗韵焯烁熠于今朝”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一大早就在朝阳的陪伴下朝着长兴出发。今日的主要任务是到长兴县洪桥镇实地调查了解长兴花龙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拜访它目前的代表性传承人吴益清老先生,进行交流采访。
吴老先生四十多年来共制作完成了花龙船200
2017-07-13 15:272017年7月13日,随着湖笔和南浔三道茶调研的结束,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遗韵焯烁 熠于今朝”暑期社会实践团正式开展对长兴花龙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活动。
我团成员于上午八点集中于指定乘车地点,后集体乘坐相应公交来到了长兴洪桥村庄,见到了花龙船的传承人——吴师傅。吴老先生热情地向我团成员介绍
2017-07-13 15:27转眼我们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遗韵焯烁 熠于今朝”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实践团的非遗探索和保护活动已接近尾声。期间我们经历了南浔三道茶、长兴花龙船、安吉递铺竹雕和湖州琴书的文化洗礼,并对湖笔与湖剧现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研。
身为一个湖州人,以前的我对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了解。经过这一次
2017-07-11 13:20硕果初成
今天是7月9号,文学院“遗韵焯烁 熠于今朝”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暑期实践活动已渐入为尾期,到了最后将前期的采访、照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人资料进行一个总的归纳,将这八天的收获,制成一个成果集。
忙碌的时光总是易逝,一号时的出征仪式,握在手中分发给校友和湖州市
2017-07-11 13:20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遗韵焯烁 熠于今朝”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为期十日的活动,今天已是第九天了,时间如白驹过膝,转瞬即逝。在这几天里结识了新伙伴、学到了新技能、掌握了新经验,而最重要的,就是了解了不少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州在我的脑子里的形象愈发清晰了,生动得像一个历经世事的清雅
2017-07-11 13:20作为德清历史上著名滩簧、琴书艺人“双杨”的女儿,杨新娟继承了父母的艺术细胞,年轻时就在舞台上担任花旦一角,即使经历戏团解散、个人退休,老人依旧在幕后制作戏剧头饰、教授戏剧。7月9日,文学院“遗韵焯烁 熠于今朝”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探访杨新娟老人,追寻湖剧文化。
由于戏团的头
2017-07-11 13:20非遗明珠,勿使蒙尘
7月9日,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遗韵焯烁 熠于今朝”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活动室正式展开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最终成果集的制作。
在过去的8天里,实践团的成员们一次次地走街串巷分发问卷,不惧酷暑不畏艰难,面对过一次次的拒绝也收获过很多温暖。8天时间里,我们前
2017-07-11 13:202017年7月9日,随着对三道茶、花龙船、琴书、竹刻等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完成,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遗韵焯烁 熠于今朝”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始了最后的整理总结工作。
在整理中,我团成员注意到,无论是关注度较高的湖剧还是面临失传危机的琴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都普遍面临着困窘的生存状况。首先是
2017-07-11 13:20保护与传承,尽我们所能
转眼间暑期社会实践已接近尾声,在这炎炎夏日的十天时间里,邂逅了一群小伙伴,我们穿着元气满满的“活力橙”,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着湖州的土地。
从南浔三道茶到长兴花龙船,再到湖笔,再到湖州琴书,再到湖剧,我们冒着烈日,行走在这片土地上。在对七位传承人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虽然
2017-07-11 13:207月7日晨,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遗韵焯烁 熠于今朝”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于东校区集合,拉开了今日调研帷幕。我团前往安吉递铺镇,采访竹雕传承人吴云良,以求一探竹雕的风采。旨在了解竹雕现状、弘扬竹雕深厚内涵。
夏日的黏腻也褪不去我团拜访与参观的热情。一抵安乐社区,吴先生就引我们
2017-07-11 13:20- 上一页 12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