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平凡生活的无尽抒写

    —读郭文涟的《生命的随想》有感

    陈颖

    《生命的随想》是郭文涟新近出的一本书,书很厚,但很好读。全书分三卷:“聆听生命的乐章”、“灵魂在风中舞蹈”、“生命自信力的灿烂书写”。每一卷中收录的都是他这些年来写下的散文和随笔。每篇文章都是他内心的真实表达,没有什么文字上的技

  • 文学的力量源于人文情怀

    文/郭文涟

    2013年10月9日《伊犁晚报》记者王新鑫对话本土作家郭文涟

    从2005年散文集《远逝的牧歌》到2010年的散文随笔集《生命的随想》再到 年散文集《岁月起落里的歌声》。郭文涟,这个名字对伊犁人、对文学有兴趣的读者来说都不陌生。今年,《伊犁往事》这部

  • 《伊犁往事》自序:

    沉浸在往事里回忆写作

    沉浸在往事里回忆写作是愉快的。

    因为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在这样的创造性的劳动中,你能够深情地描摹以往岁月中一件件细小而记忆深刻的往事,你能够超越于尘世中的烦心杂事,穿越于茫茫无限的时空和浮云,把自己如一叶扁舟一样轻悠悠地荡漾在静静的湖

  • 郭文涟

    他的墓孤零零地立在半山腰上。四周是青青挺拔的翠竹,一阵清凉和煦的山风吹来,便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

    这个墓地,便是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的墓地。

    那天我们乘船游览了沱江,已是临近傍晚,想着明天一大早就要离开凤凰古城,所以下了船便直往沈从文先生的墓地奔去。

    我们是在沱江右岸边上的

  • 伊犁往事

    者: 郭文涟

    辑: 刘姗姗

    丛 书 名:

    出 版 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9644097

    出版时间: 2013年7月30日

    次: 1

    帧: 软精装

    本: 32

    所属分类: 图书 >

  • 郭文涟

    还没有抵达古隆中的时候,我的眼前就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大雪遮挡住了我眼前的视野,朦朦胧胧的,将我带回到公元一千八百多年前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事情。

    那个时候,襄阳作为南阳属地,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雪。尽管史书里没有详尽地记载,但我想,作为大别山南麓之平原地带的襄阳,至少它正

  • 郭文涟

    大凡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新疆人----我说的是那些解放初期由内地来新疆的汉族人在新疆养育的第一代人,其童年的记忆里是没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影子的。因为父母亲来了新疆即再难回去,不单是路途遥远,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原因,就是内地那个时候的日子没有新疆舒坦,至少那个时候在新疆是能够吃得饱肚子的。{p

  • 回顾伊犁往事,我常常非常怀念伊宁市那个时候的街头风景。

    那个时候的伊宁市,马路只有一条——解放路横贯东西,再接上去,就是斯大林街,汉人街(汉人街是三四十年代老百姓的叫法,延续至今;解放以后政府公布的街名叫新华东路)。路两旁是高大粗壮的白杨树,一直沿着路面排着队,长到了郊区,长到了农村公社的田野里

  • 忽然就觉得寂寞起来

    奇怪,昨日天气还晴晴朗朗烈日炎炎炙烤着人烦躁不安呢,今天早晨起来却下着蒙蒙的细雨,淅淅沥沥的。遂想起前些年去世的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早年一篇散文的开语“下雨了,下小雨了……”于是恍惚间就见一清丽飘逸的女子忽地从床上跃起轻盈地步至窗前,拉开那长长的乳白色的窗帘,欢喜地望着窗外淅淅

  • (散文)

    坐拥爱晚亭

    郭文涟

    走到这里里,就再也不想走了。

    尽管这里依然是人声鼎沸,熙熙攘攘,也不时有人吆喝着往山顶上奔去。据说顺着那条蜿蜒的小路攀援上去,可以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