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上,我习惯性打开凤翔政府网浏览,作为凤翔人,就要时刻关注家乡嘛。忽然,一篇题为《帮扶干部结穷亲 帮助群众摘穷帽——凤翔90支驻村工作队助力脱贫攻坚》的文章映入眼帘:“(本网讯) 不扑下身子深入农村,就不了解贫困户心里想啥;光靠救济式扶贫,难以让贫困户真正脱贫。今年,凤翔县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在

  • 做一盏灯,

    虽没有太阳那么耀眼、神圣,

    但可以照亮自己,

    同时也照亮别人。

    做一盏灯,

    虽没有月亮那么皎洁、圆润,

    但可以照亮大地,

    同时也照进每个人的心灵。

    做一盏灯,

    虽没有星星那么璀璨、晶莹,

    但可以装扮夜空,

    为迷路的孩子挑起灯笼。

    生活太需要

  • 套野兔

    刘建生

    晚上看电视,爸爸又在津津有味地看他最喜爱的节目——《人与自然》。画面里,一只凶猛的雕在抓一只肥美的野兔。雕凭借锐利的眼镜和锋利的爪子紧追不舍,而野兔忽左忽右地奔跑竭力甩掉敌人。弱肉强食,可怜的野兔最终难逃厄运,命丧雕口。但自然界的法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野兔凭借智慧,也会机

  • 西瓜书法

    作者:刘建生

    每到东湖游览,我总要细细阅读《喜雨亭记》、《凌虚台赋》等苏轼千古名作,品味大文豪字里行间透出的爱民情怀和文学才华。我也喜欢约几个文朋诗友,观东湖亭台楼阁,赏公园杨柳花石,吟几句诗词,拍几张美景,心情顿好,雅兴常伴。大概是沾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的灵气,我总觉得家乡凤翔

  • 捕 蝉

    作者:刘建生

    夏日的黎明,我是被一阵响亮的蝉鸣声从睡梦中惊醒的。我披衣起床看表,才六点。恍惚间我以为是梦里听到了蝉鸣,可侧耳倾听,那久违的蝉鸣真真切切是从富强花园住宅楼的窗外飘进来的。我不由得想起宋代大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

  • 挖柴胡

    作者:刘建生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家乡,是每个人刻骨铭心的记忆。童年,是每个人充满乐趣的记忆。这种记忆,伴随着时光的流逝,不但不会冲淡,反而如同一壶老酒,愈久弥香。呷一口,回味无穷。看着“大美西沟村 骄傲西沟人”的家乡微信群,看着一百多个熟悉的人的名字和照片,倍感亲切,

  • 童年的玉米棒

    刘建生

    “玉米生乡下,夏来飘清香。愿君多品尝,此物忆家乡。”这是我在啃食清香可口的玉米棒后,仿照大诗人王维的《红豆》诗改编的《玉米》诗。

    玉米棒最近遍布雍州县城的大街小巷和各大超市,生的熟的都有。在长城超市、佳美家超市附近,经常可以见到郊区的农民兜售自己家的玉米棒,物美价廉

  • 作者:刘建生

    伴随着天气转热,麦子说黄就黄。端午节亲戚电话里说今天割麦,我立即前往帮忙夏收,毕竟收种为大,多一个人手快一大截子。我开车出了县城,只见城周围的麦子绿中泛黄,还得几天。放眼望去,雍城大地一马平川。风吹麦浪,秦川阔野遍地铺金。车窗外驶过一队演练的军车,迷彩的涂装,新奇的装备,使人对子弟

  • 投稿拙作 敬请刊发

    诗歌《回老家》

    刘建生

    鸟儿恋着旧林,

    孵巢挂在树杈。

    风筝翱翔苍穹,

    线指何处出发。

    商品楼鳞次栉比,

    我有个城里的家。

    人堆里为什么我总感到孤寂?

    因为鸟笼里的鸟儿不缺水粮,

    却看不到天空和鲜花。

    超市里琳琅满目,

    物质

  • 天天奋斗

    刘建生

    星期一的早晨,我驱车上班。为了避免寂寞,我随手打开了收音机。男播音员正在用那洪亮悦耳的声音播新闻,很快一则新闻便吸引了我:“河南郑州大学一位大学生三年来每天坚持六点钟起床,背英语单词及各科知识要点,三年来每门功课成绩在班内都名列前茅,被称为‘无臂学霸’。为什么被称为“无臂学

  •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