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蔬菜长在哪里?人人都会回答:长在地里。因为我们司空见惯的青萝卜、大白菜、红辣椒、紫菜苔等等,无一不在土壤上展示风采。但你大概不知道吧,生活中还有一些长在树上的蔬菜,却鲜为人知。它们不用施肥,不需浇水,更不要每年栽种,而是“一岁一枯荣”,年年绽新容,且色香味并不比土生的蔬菜差。我的童年,就与这些树结的

  • 【一】

    \

    癸亥年初春,海昌市郊区的海浦新村,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到处是一片祥和温馨的气氛。上午八点十分,突然一个同样内容、同样急促的电话,先后打到120和110值班室:“请你们快来!我们对面五楼阳台上吊着两个人。”

    “快说具体地点?”

    “海浦新村七栋八门503室。”

    “明白!”

  • 泱泱神州,毓秀钟灵。中华女杰,层出不穷。巾帼不让须眉,文韬武略皆精。武能驰骋疆场,文能龙飞凤鸣。古代四大才女,风流儒雅出众。才华盖世,博学泉涌。流光溢彩,青史留名。呜呼!女流之骄傲,文坛之大幸。

    【蔡文姬】

    东汉末年,朝纲混乱。奸臣当道,军阀混战。河南陈留郡,蔡邕誉中原。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

  • 引子:月是故乡明,情是故乡绵,人生是画卷,最美在童年。我的童年和少年,是在贫穷落后的鲁西南农村度过的。这儿有着古老的河流,广袤的平原,勤劳淳朴的劳动者,但由于天灾人祸的折磨,旧社会一直过着屋不遮雨、衣不遮体的生活。我们村不仅是全县有名的“讨饭村”,还是出众的“文盲庄”。每逢过年,写副对联都要到邻村去

  • 【一】

    青山易老人未老,岁月流淌故乡情。人的一生,不管你颠沛流离多远,不论你饱经风霜多久,但乡音难改、乡情难忘皆成共性,特别是老家的风景风味,更在脑海里永久挥之不去。

    我的原籍在山东。虽然曾多年学习、生活在海滨城市青岛,但我真正的出生地是鲁西南的单县,而且在这里度过了“金色的童年”和“花样的

  • 女娲造人,男女各半。有丑有俊,有聪有憨。美女如林,美男似山。文人粉饰,史书丰满。靓有标准,各有样板。女有:羞花贵妃,闭月貂蝉;西施沉鱼,昭君落雁;男有:美如宋玉,貌若潘安;看杀卫玠,兰陵王冠。雅士才高,武将骁战。人人心驰神往,千古佳话流传。

    【潘 安】

    西晋潘岳,又名潘安。经纶满腹,文采溢贯

  • 鄂尔多斯,一个多么神奇的名字。她早在我青少年时的脑海里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骏马奔驰点缀下的蓝天白云;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漫漫沙洲中的骆驼响铃;能歌善

    舞的乌兰牧骑……但,那都是从舞台和银幕上留下的印象。

    龙年金秋八月,我真的来到了长思久仰的鄂尔多斯。在内蒙包头(蒙语叫包克图,意即有鹿

  • 童年时我胆子很小,到邻村小学读书,一个人不敢 走路,怕被狗咬。开始,母亲求大一点的同学带我,天长日久,人家都嫌我是个累赘,谁也不愿再做这个好 事。还是母亲智慧无穷,她想了一个以毒攻毒的办法,给我养了一只小狗,每天伴我上学。小狗一天天长大,我的胆子也一天天壮起来。

    说起来也怪,我的这只狗与众犬大

  • 我的家乡在鲁西南微山湖西。这儿一无高山,二无丘陵,放眼一马平川。抗战开始时,八路军和民兵靠着遍地高粱编织的“青纱帐”,神出鬼没,矫健如飞,打得鬼子蒙头转向。但庄稼收割了,又变成一片平地。后来,军民们学习冀中根据地的经验,从地上转入地下,挖起了村村相连、户户相通的地道阵。我们那个村象一头抱成一团的大蒜

  • 我非常羡慕现在的儿童,他们在欢声笑语中诞生,在爱的恆河中成长,他们的童年是金色的。

    我的童年却是灰色的。我生在黑暗的旧社会,留在记忆中的童年全是灰蒙蒙的。但在我幽深的记忆尽头,有几束闪烁的光亮永不消失,它时时给我指点方向,增添力量。它是我铭记心中的三位“八路叔叔”的光辉形象。

    记忆中最远的“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