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下《一个人的朝圣》,一种无法言说的沉重攥紧我的心,久久不能放下。

    整部小说只有哈罗德、莫琳、奎尼、雷克斯、戴维等寥寥几个人物,它构画更多的是人物的内心,所以原本也不需要太多人物。和许多外国小说一样,初读似乎并不精彩,不能在几行之内抓住我的心。而且翻译作品的语言文字,永远不如中文作品那么优美。朴

  • 雪 恋

    亦洁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一生兜兜转转又莫名地转入了这个怪圈。

    当年为了逃避那个人,亦洁孤身来到这个小城一路打拼开起一个茶馆,取名雅心茶屋。这雅心茶屋位于小城的闹市尽头一门店二层,傍水而居,隔绝喧闹,不急不躁。走进古色古香的木质大门便进入到一个与闹市完全不同的世界,门口人工打造的

  • 总有一些夜晚是在深切的怀念中度过的,就像这个躺在平台凉席上看星星的夜晚。这一晚云有些多,云层有些厚,星星很少,寥寥几颗却足以令常居城市的我欣喜了。恰逢农历十五,丰盈的月亮努力想冲破云层却只能犹抱琵琶半遮面叹几声无奈。有多少年没有躺着看星星了?原来,平躺时眼中的星空如此辽阔。心有多大,星空便有多大,近

  • 去年夏季雨水很多,前一场雨的气息尚未散去,新一波又接踵而至。今年雨水的量恰恰好,刚感觉到些许干燥便有一场春雨落下,这应是风调雨顺的好日子了。雨水洗过的天空干净澄澈,一碧万里的蓝直逼人的眼。阳光聚结的光柱中不再是乱舞的尘埃,有的只是温润静谧。远处的山云雾蒸腾,恍惚中似有仙子羽衣翩跹的身影飘然而过。世界

  • 因为《长恨歌》,喜欢上王安忆。喜欢她文字表层的安静和思想深处的华丽。只是往后再没看到她的能与之比肩的新作品,直到《匿名》。

    汪姐说,《匿名》看得她如坠云里雾里,她从没看过一部主人公没有名字的小说。这话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急忙找来一本,却一时读不出其中的玄妙。深入些,竟如步入“桃花源”,景色独特,

  • 我是秋的精灵,静静穿行于秦岭深处;我是秋的精灵,紧紧被大山环绕;我是秋的精灵,久久徜徉在秋色之间;我是秋的精灵,在斑斓的日子回到心的家园,与大山拥吻间静静诉说我的相思……

    裹着一袭红衣,顶着一身沁人心脾的清凉,在这个秋意瑟瑟的早晨,秋,我回来了。带着满目苍夷我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家园。梦里的心碎,梦

  • “聂华苓说花香、书香、咖啡香再加上微雨黄昏后,那是殷海光谈罗素的时候了。”很喜欢这段话。溢满了精致生活的韵味。罗素不是我可以随便谈的,太深。咖啡也不是我可以随意品匝的,太浓。我喜欢淡淡的生活淡淡的味道,比如花香、书香,再伴一缕茶香,无论是否在微雨或黄昏后都能品尝到幸福的滋味。

    我喜欢读书。当所有

  • 12岁那年随父亲回扶风生活,爱上了县城外那条清澈干净的七星河。那个年代,它给了我们太多朴素的风景:春天河边的迎春花,夏天河里的鱼蟹,秋天河岸的酸枣野果,冬天白茫茫的冰雪河谷。12岁的世界很小,小小的七星河足够承载我们快乐的少年时代。

    18岁那年离开小县城去外求学、工作,大都市的繁华迷乱了我的眼。

  • 前年夏天,独居在家的外婆摔伤了。入冬,为让照顾了几个月的小姨歇歇,我们把外婆接来宝鸡疗养。在温暖如春的单元房里,大舅和母亲每天轮流照顾,我们以为外婆应该是快乐而安逸的,我们盼望她能留在宝鸡和我们一起生活。可是正月初七一过,外婆便开始拄着拐杖在房里团团转,像只被困笼中的鸟雀。任我们苦苦挽留,她却执意要

  • 小时候,以为时间无限多,日子总是在对一个个节日的盼望中度过。盼初一盼十五,在盼望中送走正月又盼“二月二”。在家乡,二月二也叫“豆豆节”,至于龙有没有抬头,或者到底有没有龙,我们从不关心。我们所关心的只是这一天可以名正言顺的吃豆豆。为什么要吃豆豆已无从考究,传说永远只是传说,是人们为实现某种心愿编制的

  • 上一页 12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