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令人不安的日子
一个内心冰冷的时刻
怀中的柔情收紧
熊熊之火持续微弱
本来属于月光如水的夜晚
却不能散发出皎洁的光辉
天空见证了一切
积蓄的悲伤冲刷着心情
如果可以选择
我希望那天就没来过
如果可以选择
我希望每天都是宁静
.
今天,我
2018-06-04 08:54一
地面上火,脾气暴躁扭曲地面
路段熟悉,失去往日一马平川
建筑脆弱,坚守不住自己营盘
峰峦冷峻,山体接二连三震颤
石块受惊,不安现状滑向路边
河流遇阻,不再顺着河道流转
桥梁断裂,不再如昔承载重托
阴雨连绵,凄切发出亲人呼唤
有一种力量缘于泪流满面
有一种坚
2017-05-13 20:51当平静突然发动震荡
当坚固开始剧烈摇晃
当镇定彻底遭遇恐慌
美丽妖娆汶川,瞬间布满了惨状
.
当灾难毫无预兆天降
当祖国同胞濒临死亡
当死者成千上万增长
活着的中国人,集体陷入了悲伤
.
当天空失去明媚阳光
当黑暗笼罩广袤土壤
当余震屡次侵袭震中
2017-05-13 20:49一
地震破坏世界的宁静
山川刹那满面的狰狞
家园变成人间的地狱
家庭不再幸福和完整
坍塌制造巨大的灾情
鲜活变成沉默的僵硬
死亡之门就这样敞开
亲人逝去让内心疼痛
不伤心不流泪不再沉侵痛苦中
化悲痛为力量抚平受伤的心灵
不抛弃不放弃祈盼天空的彩虹
让生
2017-05-13 06:51举国同悲,逝者犹可忆,生者犹可敬。以诗歌的名义,为在天国和劫后余生的同胞祈福
——题记
.
一个平时凸显红色常态的五月
一个在2008年被鲜血映红的五月
其乐融融在十二日成为假象
灵动的生命不再灵动,戛然而止
五月,没有谁对一场灾难若无其事
五月,中国人庄重地回到四月
2017-05-12 19:4919世纪的法国著名诗人兰波和魏尔伦的同志恋情只维持了两年就宣告“不治”,但20世纪的美国同性恋诗人艾伦·金斯堡(金斯伯格)和奥洛夫斯基在20世纪中叶则成为了真正意义上长相厮守的同性恋,他和他的“她”或者说他和他的他在一起生活了43年,零头都比兰波和魏尔伦多。从现在往前推20年,也就是1997年的4月
2017-04-30 21:23研究诗歌,就一定会研究诗人;研究诗人,就一定会研究法国;研究法国,就一定会研究兰波;研究兰波,就一定会大有斩获。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诗歌的男性,却又从没听说过兰波,那么你一定是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喜欢过诗歌。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帅哥的女性,却又从没有听说过兰波,那么你一定是没看过莱昂纳多也就是小李子(莱
2017-04-29 09:4719世纪中叶,对于国际社会尤其是欧洲来说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对于诗歌界尤其是法国诗坛来说,是一个创作旺盛、流派众多、思潮勃兴的迭代语境;对于诗人来说,涌现出来包括波德莱尔、兰波、魏尔伦、马拉美、爱伦坡、瓦雷里、艾略特等欧美诗坛主要的象征派诗人。尤其是有“浪荡子”精神贵族之称的波德莱尔,其现代派作品《恶
2017-04-27 08:32一众喜欢诗歌的人,对诗歌究竟能热爱到什么程度,诗歌的道路能走多远?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认识不清或者处理不好,都会让自己的诗歌之路半途夭折折,或改弦更张,或万劫不复。对于把写诗当作一种执着甚至有些偏执的爱好者来说,诗歌之路想走多远就可以走多远!思考有多远,灵感有多远,诗歌就可以走多远!很小的问题是:选
2017-04-23 18:01诗歌的美离不开哲学,哲学的深邃也会深刻地影响到诗歌创作。能够体现出艺术穿透力和人生悲剧感,让人读后余音绕梁的作品无疑是艺术家和哲学家极力倡导的。上个世纪80年代,外国的哲学思潮一波波地涌进国内,像尼采、萨特、叔本华、弗洛伊德、荣格、马尔库塞、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胡塞尔、黑格尔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的西方
2017-04-22 13:55-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