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句谚语:年过中秋月过半。意思是过了中秋节,一年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很快就过年了,而中秋一过,季节渐渐加入深秋,天气一天凉似一天,那漫山遍野的叶子绿了又红,农谚说瓜熟蒂落,而深秋的叶子是否算是成熟?郇明春!
如果不算,那么那翩翩起舞的蝴蝶般的五颜六色的叶子又是为什么呢?
我的确没有参透
2017-10-09 15:37昨天还有些粘粘糊糊的初秋和夏拉拉扯扯,就让一场无情的雨水冲的干干净净,所有的感情纠葛化作行人的畏畏缩缩。
一场秋雨一场寒,我们真的冲家里出来,就一步迈入清冷的秋里,长衣长裤,有人说白露不露身,不是还有几天才到白露吗?
半夜秋雨半夜瑟,虽有预感,却没有想到一场秋雨就让人一下跨入深秋里,雨水如同
2017-09-06 10:19外面的秋雨绵绵,让人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我们这儿的秋天是很短暂的,昨天还是短袖闲看热风起,今日已是秋冷包身嫌衣单,雨是一根拴在季节里的鞭子,也许没有一点声音,就把一个翠绿的季节,打翻成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秋。
秋天的雨是冷的,滴一滴在皮肤上,有一种入骨的感觉。
秋是一种渐入萧瑟的画面
2017-08-30 11:42我们不知不觉就是人到中年。
无论同学聚会还是偶遇相识都会对以前某一个共同经历的事件或者话题有一个津津乐道的回忆,仿佛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个回忆的片段构成,而回忆之后的感慨往往避免不了的是对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般人生进行一番感慨。
人生就是几十年,好也罢,差也罢,不知不觉就是中年,中年的最大问题是,
2017-08-07 10:03读《红楼梦》次数多了,就不会停留在表面的文字上了,我一直说这本书在我眼里就是一本茶经,而且不次于陆鸿渐的《茶经》。
当然它没有写的这么详细,可是就像这部小说,不同的人读了会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个人读的年龄不一样,感受更加不一样,而且每一次读过都会有不同的想法,难怪研究红学的书比《红楼梦》要厚多少倍
2017-08-03 08:41外面雨潺潺!
可能是所有的雨,都有长长的、丝丝缕缕的长不可测的线牵着,而又那么缠缠绵绵,虽然没有藕断丝连的深情,却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幽旷,而多情的文人最容易在在雨天以文抒情。
记忆最深的是柳永的词《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017-08-01 10:07坐在一个没有阳光的树下,有一张带有四个青石的凳子的小石桌,你来了正好,我们可以看一看远天上的那一缕浮云。
你说浮云遮不住太阳,我说对的,当然话不是你的原创。
可是这个世界有多少是原创,你说。
这就是你的原创,我说。
我们陷入了太多的人生烦恼,人究竟为什么烦恼?
自从有了人,有了思
2017-07-11 13:00当你老了
-叶芝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
2017-07-07 08:32人的读书的目的有很多,不读书的道理也会不少。
(一)但是不读书就会被惩罚。
英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培根在《论读书》中说: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 世判事之际。 ”
可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书目的
2017-07-03 12:55带着对古镇文化思考,我和德清走入山西会馆大门。
我们对会馆文化的了解可以说是知之甚少,对山西会馆的文化的研究热应该感谢《乔家大院》电视剧的热播,因为乔家大院和乔致庸,我们对晋商的了解才渐渐有了一些眉目。
山西会馆的历史比较早,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重修临汾东馆记》载:“临汾为山右平阳首
2017-07-01 18:24-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