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舟不就是坐船吗!生长在赤水河边——水陆码头的人,难道还没坐过船吗!说实在的,土城人可以说没有人没有坐过船,我也不例外。
在家乡,我坐船的机会不多,能够有记性(土语——记住)的不过三二次,说来真是孤陋寡闻,不值一提。虽平淡无奇但却在我的脑海里记忆犹深。
我的叔伯哥哥袁仲楠,说的嫂子刘光荣,是
2017-06-07 08:55退休过后,走在街上,难免不碰到熟人,见面后第一句话总是问:“你干些啥子”。我也毫不掩饰地说:“喝酒、打牌、看电视”。如今的人大都如此。而在过去,过去小镇的人们却不是这样,大多数人都在为生计而奔波,只有闲暇的人才会自找乐子,才会到茶馆喝茶、打牌、听说书。
土城的茶馆不过那么几家,都属公私合营(在当
2017-05-31 11:351960-1962年(也有资料说是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人民困苦不可言状,全国非正常死亡人数达5000多万,是新中国成立至今唯一的一次人口负增长。这次“困难”,当时的宣传归咎于“苏修卡我们脖子”,以及“严重的自然灾害”,可事实上却是人祸大于天灾,正如某首长所说的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2017-05-27 10:37“三面红旗”指的是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这是我最早接触到的,依稀有印象的有关政治方面的运动。
对于这段历史,有关评论是这么说的:“把赶英超美作为预期的目标,并没有什么原则性错误。但是,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必须以物质技术为基础,并受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的制约,离开综合平衡,盲目追求高速度,必然
2017-05-19 11:21讲到茅台有缘,主要是这三个方面:一是人缘、二是酒缘、三是姻缘。
上世纪七十年代,也就是我第一次到茅台。那是1974年寒假,当时我在贵州省化工学校学习,班上有个同学叫蔡秀伦的,就是茅台街上的,受其邀约第一次去了茅台他家,从此,我便与茅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几年后又因蔡秀伦认识了我的爱人,一个茅台
2017-05-12 11:12讲到土城的瓜果蔬菜,我在“故乡”一文中曾这样描述:“青菜萝卜质不同,芹菜花菜品种优,樱、桃、枣、桔四季果,高粱蕃薯(原文为红薯)别样红”。
土城虽为云贵高原贵州北部,但具体位置却是下降到四川盆地的边缘——赤水河谷中游地带。因此,海拔较低,雨量充沛,夏季炎热——高温天气长达三个多月,冬无严寒——河
2017-05-09 13:57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但“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没有月亮的夜晚,小镇一片漆黑,小镇的居民就只好早早关门早早睡。
过去上海号称“不夜城”,现在处处都是“不夜城”。但在过去,这可是城乡差别的鉴证。
就在并不远去的昨天,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小镇的夜晚是一番什么情景。幼年依稀记得,户外还能见
2017-05-03 15:25人吃了五谷就会生病,而人的一生是难免不生病的。人们常讲有三个地方去了才知道人生的“真谛”——火葬场、监狱、医院。我对医院的诠释是——“上帝”惩罚人的地方。生老病死和“黄泉路上无老少”同时印证了这句话的真伪。
我是一个普通人,生活了几十年,吃了几十年五谷。几十年间健康状况还不错,从幼年记事起至现在
2017-04-24 14:10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经意间我就成了外公。当时,我当上了外公,就想起了我的外公,随即有感撰写了《外公》一文。现如今我的外孙都8周岁了,我也60周岁了,而我的外公呢正好大我一轮甲子,今年120华诞。这不,由此又勾起了我对外公的思念。
我对外公的感情为什么这么深呢?缘于三个方面:一是我幼年时母亲与父
2017-04-19 08:39我今年(2014)62岁,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饮酒。从开始饮酒起,酒没离开过我,我没离开过酒,酒与我就这样相依相伴着。对于饮酒,至今我尚不知是从何年何月何日开始的,依稀记得的是从吃自家用糯米酿造的咱当地称呼的“捞糟”(学名米酒)开始的。
在咱小镇(贵州遵义习水土城镇),家家都有酿制米酒的习俗,特别
2017-04-15 11:01-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