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往森林
元旦期间,我有幸拜访了一位老家的青年陶艺大师L。
他去年新建了一幢三层楼的陶艺馆,馆内有琳琅满目、格调不一的陶艺商品,还设有个人创作工作室和陶艺作品的展厅。L现在是省内小有名气的工艺美术师,尤为擅长陶瓷雕刻、工笔绘画的艺术创作。我绕着馆内的四周转了转,发现许多陶艺品的售价达数万
2017-01-06 14:36文/向往森林
为注册个人微信公号的事,我和朋友从去年圣诞到今年元旦好一阵忙活,没承想却换来了一场折腾。
事情说来也简单,自己写文有些时日,稿件已达百篇,也想搭上自媒体的时代列车,拥有个人的微信公众号,可以即时传播共享成果。然而,自媒体知识缺乏,又想走捷径的我,想出了找朋友帮忙的招数。如果仅此
2017-01-04 00:25文/向往森林
小时候,我们日日盼过年,只有过年才有平日看不见、吃不到、玩不上的好东西。然而,父母却很怕过年,因为过年要采办年货,得花上很大一笔钱,这对穷苦人家来说,真是难上加难。
我出生时赶上了农村的好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基本解决了全家人的温饱问题,但居家过日子依旧艰难,口袋里缺
2016-12-30 09:30文/向往森林
赶在年边熬上香甜酥脆的年糖,是老家祖辈相传的一件大事,与杀年猪足以相提并论。
记忆中,熬年糖是母亲最辛苦的时候,她几乎要围着土灶台转上一整天。清晨天还没亮,母亲起床开始生火蒸饭,再把头些日子发好的大麦芽细细捣碎。当年幼的我揉着惺忪的双眼走进厨房时,大锅里早已散发出米饭和麦芽的淡
2016-12-30 09:29文/向往森林
上午,我正在办公室着手一份材料。同事老王推门走了进来,一副痛心疾首、追悔莫及的模样。
“老弟,我这次彻底失算了!”刚一落座,他的话匣子马上打开了。老王的办公室与我斜对门,彼此熟识多年,他有什么话都会找我说说。向来信心满满、志在必得的他,这回看来真是摊上大事了。
我给他沏上一
2016-12-28 09:08文/向往森林
离新年还剩下六天。回首2016这一年,在修行中成长,砥砺中前行。
年初遭遇的那些事,已成昨日的故事。回想那刻的惊吓、内心的恐慌、神情的黯淡,纵然历历在目,也是曾经的伤痛,昔日的记忆。汲取教训,做好当下的自己,才有活路。
因为有了故事,自己才会长大,懂得人生也有转弯处。在一些
2016-12-26 09:04文/向往森林
人其实还是有潜能的,关键在于是否挖潜,挖的有多深。就拿写作来说,将近十多年没正儿八经写过文章的我,哪知今年一提笔,还真有些停不下来了。
写作是辛苦活。这个道理我读书的时候就懂,只是今年写的多了,感触也就更深。工作之余写文章,利用的时间全是碎片,晚上居多。所以,本不想加晚班的自己
2016-12-26 09:03文/向往森林
也许有人会问,糕不是烘或蒸的吗?怎么磨的出来呢?其实此糕非彼糕,老家的洋糕一般在过年时才做,也叫年糕。不像年粑那样靠“蒸”功夫,它的味道出在石磨上,俗称“磨洋糕”。
相比年粑,洋糕不用糯米,更不掺米,只选自家产、颗粒大、质量好的晚稻米。上磨之前,母亲会将米粒过细的筛查几遍,剔除
2016-12-24 09:55文/向往森林
周末去了老家的镇上,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道路两旁琳琅满目的商店,我忽然就想起了早些年卖年画的往事。
那是我去省城读书的第一年,学校刚放寒假,我在家也是闲着,便赶去镇上的大哥店里帮忙。年边到了,镇上人来人往,格外热闹,四里八乡的村民欢天喜地赶来置办年货。大哥问我想不想体验做生
2016-12-23 09:23文/向往森林
在外工作多年,地方特色美食尝过不少,唯独忘不了老家的年粑,那淡淡的清香在年边时尤其想念。
老家的年粑不仅有家的味道,而且做工精细、独此一家。每年寒冬腊月,村里各家各户都会赶在年前做一些年粑,让家人饱口福还可馈赠亲友。做年粑活多、工序杂,往往要连着忙上好几天。
先是碾米粉,老
2016-12-22 11:10-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