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天在儿子的书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我们为什么写作, 其中有几段话很入我心:

    文字如积木,精心挑选,排列组合,可以构筑宫殿来栖放心情,忧伤或喜悦,苦涩或甜蜜 ……若是某个安静时刻,再翻阅隔了许久的文字,你一定会惊叹于它的魔力:原来有那样一段风景啊。

    是啊,写的过程,也是回忆的过程,曾经以为忘

  • 我们小时候的夜晚,是没有电的,长长的夜晚没有电怎么熬呢?

    去街上捉迷藏呀!月亮升起来了,像一盏明灯,高悬在天幕上,整个村子沐浴在如水的月光里,房舍的轮廓渐渐可见了,道路也清晰可辨了……吃过晚饭,三娘家大我两岁的玉枝姐就会站在街上喊:“捉迷藏喽, 捉迷藏喽”……嗓音清脆响亮,听到喊声,孩子们都匆匆

  • 打我记事儿起,老家院子里就有五棵粗壮的国槐树。春天,槐树枝上发出了嫩嫩的绿芽,一场春雨过后,在甜甜的雨水滋润下,在阵阵清风的抚摸下,绿芽渐渐长大了……到了夏天,大槐树一片葱葱茏茏, 高大的树冠形成了一张墨绿色的大伞,为我们遮住热辣辣的阳光。

    这几棵大槐树给儿时的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老家的院子很

  • 初春的一天,去公司,往楼上走的时候,刚巧高姐和莉莉往外走,老远就朝我笑,近了,高姐笑着说:“ 梅子,你这一身,简直就是宋庆龄啊”莉莉也笑着说:“梅姐,你这一身打扮,远远地,从民国初期走来的女子”。被她俩这么一说,我不好意思了:“呵呵 ,国母的风范咱哪敢比啊,我这一身衣服,十几年以前的呢”。她俩又说:

  • 今晚,有些累了, 丝瓜炒鸡蛋,青椒炒蚕蛹 ,出锅时放了点儿香菜,清炖鲅鱼、排骨炖小白菜,一小杯原浆竹叶青,酒体金黄,有芦荟的清冽, 冰糖的甘甜,放在酒壶里温了,一杯下肚,回味悠长,身心俱爽!

    第一次喝酒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十四五岁的时候吧,我自小便乖巧可爱, 叔和娘对我甚是喜爱,我们小时候不像现在

  • 今晚, 秋风送爽,

    我和老公、大姐一行三人,

    漫步在公园河畔。

    桥头又传来,

    那熟悉的,

    咚咚锵锵的锣鼓声,

    驻足、观望、细听…

    平日听来有些刺耳的锣鼓声,

    为什么此刻听来那么舒服?

    是因了那些敲鼓的老人?

    累得满头大汗,

    却笑得那么灿烂!

    这铿锵有力

  • 那天在家收拾东西,翻出了两张二十多年前的照片,女儿也凑了过来,指着照片问我:“妈妈,这是你吗?挺好看的呢,这是在哪儿呀”?我告诉女儿,那时的我只比她现在大两岁,却跑到离家七八百里的地方挣钱去了。

    九一年冬天,刚刚十七岁的我,和村里的几个姐妹一起,跟随来村里招工的一个叫郑美凤的工头,准备去荣成打工

  • 学校开家长会,我如期参加,刚到九班教室还没坐稳,儿子的班主任董老师就说:“费雨恒的妈妈,你上来说两句吧,看你把两个孩子教得这么优秀,肯定有很多宝贵的经验。”董老师又特意和众家长解释了一下:费雨恒还有个姐姐在十班,也很优秀,他们俩是双胞胎。”因为九班和十班是一套教学班子,所以董老师对我女儿也非常熟悉,

  • 8月2日,早上7:55到公司楼下,停下车去三楼工程科找张科签字,金海学府4#幼儿园办理前期手续资料,去二楼办公室盖完章,下楼8:13分。

    去建委前边的行政审批大厅,来得早,有车位,停下车8:33分,坐电梯上二楼,去42号窗口办理安全措施备案,45号窗口办理合同价登记,刚下电梯,看到42号窗口的办

  • 无意中翻出05年写的一篇日记,看了,好有感触:

    2005年5月31日 于王家皂渔家小院

    今天,坐上10路公交车回家看儿子和女儿,回到家后才知都送去幼儿园了,又直奔幼儿园,只想悄悄看他们一眼就走,教室的窗子开着:我趴在一边偷偷往里看,女儿可能去和小朋友玩儿了,没见着,儿子独自默默地坐在小板

  •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