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狼口夺子

    话说清朝咸丰九年二月二十一日无锡洛社东在一个名为浜口的小村里,戴氏凤麟公时年三十有二,其妻沈氏产下一个大胖小子。中年得子,自然十分喜欢。特别是祖父士馨公更是喜上眉梢。笑得合不拢口,因为自二十七世顺生公自玉祁迁居到浜口,到他这一代已历九世,但人丁不旺,这个大胖小子的到来,合族欢天喜地。俗

  • 迟到70年的合家福

    每当我姐听到亲切动人的《外婆的澎湖湾》的歌曲,78岁的姐姐会老泪纵横,感慨万端,想到她的很远的外婆家的快乐的童年:晚风轻拂潺潺的溪水,斜阳催促着山坡上的牛儿回家,外婆拄着杖将外甥女手轻轻挽,踩着薄暮走向余晖暧暧的外婆家……

    我姐70年前在浙江武义白溪东村生活过,,那里山清

  • 老街古韵

    拂去岁月的尘埃,撩开往事的烟云,儿童时的许多记忆逐渐淡忘乃至消失,但故乡玉祁镇那由老街、小河、石桥构成的江南水乡古镇风貌,却依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历历在目。更让难忘怀的,百年老店,传统手艺,传奇人物,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影响着这方热土的发展和变化,甚至渗透在玉祁的每一寸土地上,弥漫在人

  • 味道

    老周以前在工厂是职工食堂的厨师,邻里有什么掌勺都要请他帮忙,他烧的菜色、香、味、美,受人们的赞美。好多年前,他退休在家,上午上街与朋友圈聊天,下午来来小麻将,生活过得舒适幸福。

    天有不测风云,老婆不幸中风。以前家庭的活有老婆包揽,现在老婆非但不能做家务,还要需专门服侍她。家中的卖、汰、

  • 一门九代豆腐花

    最近,笔者在洛社石塘湾流动小摊上吃了一碗豆腐花,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不禁想到一首诗:“入碗玉生香,仙翁得此浆,暖心果腹者,烦忧尽可忘。豆腐花最佳之处在于,咸淡适口,细嫩鲜美,入口即化,水水嫩嫩,浑然一体,老少皆宜,味道好极了。

    对此,对这位卖豆腐花的老人几分敬意!出于好奇

  • 片片“贺年片”寄深情

    每当新年来临之际,亲朋好友总要互寄“贺年片”,向对方表示祝愿,“贺年片”既交流了感情,传递了友谊,又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气氛。“贺年片”在我国古已有之,最早在我国出现的贺年片不是用纸制作的,而是用木、竹片削成的。

    那时的贺年帖又叫“片子”,是用精致的梅花笺裁制,大约长三寸至

  • 春联给新年带来吉祥

    “年年喜鹊闹红梅红梅吐芳映红日,岁岁捷报贴春联春联写意迎春风”。

    在浓浓的春意中,千家万户在欢乐中忙碌着写春联、贴春联,这意味着中国最隆重的春节到了。“挂灯结彩迎新年,黄鞭炮仗闹吉利”,此时,古老文明的中国沉浸在一片喜庆中。

    在春节里,写春联贴春联,是我过年乐趣最大的

  • 新春春联春意浓

    “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春节里,穿行于洛社的大街小巷,喜庆的氛围与往年一样,依然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大红对联家家有。但,喜庆中的人们发现与往年不同的是:如今的一对对大红对联,更能看到了时代的个性;更能看到太平盛世的新年新风尚;更能看到了人们过年喜庆的丰富多彩。

  • 过年的故事

     

    快过年了,年味弥漫在寒冬腊月的空气里,散发在乡村每个角落里。只要你推开任何一家门,年味就会扑面而来。用你的鼻子轻轻嗅嗅,用你的眼睛仔细看看,用你的耳朵细细听听,让你也拥有这种过年的浓浓味道。

    80年代,我们夫妻俩都在工厂工作,工作很忙。待到年味一天天地浓醇起来,我们会忙里

  • 华光普照追梦人

    -----记市劳模薄铸栋发展壮大华光集团事迹

    他中等个子,衣着朴素,脸上总是带着谦和的笑容——这就是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家,无锡华光汽车部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薄铸栋。

    他慈眉善目,没有魁梧的身材,却有改革家的气魄,企业家的胆量,给华光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奇迹;他相貌平平,一介布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