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风吹,树叶黄,一叶之秋的气象令人忽生悲凉。那堪冷落清秋节?可我对于秋的记忆源于对门前柿子树的一种眷恋。

    老家在江南水乡,前后屋前都是清澈的小河,门前栽了几棵柿子树。记得母亲把柿子树的树苗从街上用肩扛着回来的时候,我是一蹦一跳帮着妈妈挖坑、扶苗、浇水,自那以后每天都盼望着柿子树早点长大,就像母亲

  • 人到中年,便觉得时间匆匆,真的是来不及拥抱太阳,已是人约黄昏后。

    光阴匆匆似流水,到了中年,分别便成了心底最柔软的痛。孩子渐渐长大,远走高飞,儿行千里母担忧。就如牵着线的风筝,飞的越高,离得越远,思念越深。有多少父母倚门远望他乡的游子?有多少父母等待游子的归来?守在老家的父母的余生是可以看的见得

  • 时间从指尖溜走,像流沙一样逝去。从春到秋,熬过一个火热的夏季,还没来的及感受秋的天高风清,已是深秋了。树叶儿渐渐变黄、变红,秋水伊人,犹如秋波生。进入霜降之后,温度自然低了,皮肤触摸的温度有些凉了。空气中的水在自然的低温下,竟然化成了一团团雾,笼罩了整个乡村和大地,还有城市。

    并不深知雾究竟是怎

  • 秋叶黄,秋水凉,秋露冷,天气晚来秋。光阴匆匆,季节更迭,还没来得及拥抱夏日的荷香,已是留得残荷听雨声。秋的脚步随着落叶悉悉索索地踏来了,自古逢秋多悲凉。望着秋季的门楣,相思随着秋风起。夜未央,相思浓,点点滴滴在心头。

    唐代诗圣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道出了诗人无限的思念之情。当时759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的一篇陋室铭让古往近来的文人墨客,黎民百姓无不为之赞叹。

    已进入深秋,位于和县县城历阳镇刘禹锡的陋室里的两株高大的桂花开得正当时,红色的小米粒似的,一簇簇的,聚拢在一起。丹桂飘香,还未进入陋室,已是被这自然的馨香给吸引住了。陋室前面有一尊刘禹锡的

  • 光阴的清浅一晃就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更深露重,今宵别梦寒。今日凉风习习吹,寒意渐渐浓。到了寒露,大雁往南飞,捎去思念的信札,情思足上系。此时已不是秋高气爽的时节,而是秋暮渐渐的逼近。待到百花都开尽,满城尽带黄金甲。此时 ,三侯菊花黄。

    前几日还是空旷明达的秋日,大地一片丰收的景象。柿子红了,

  • 在时间的长河里,宋词的旋律演绎成历史的经典,一首首小令,一曲曲长短调,成为历史文化上的奇葩,一颗令人欢喜的明珠。多少人为了宋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词是从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又不同于唐诗,宋词讲究的是音律,一首词牌名,又有多少人去填写。真所谓词牌相同,却各有欢喜。宋代是崇尚文治,

  • 月如清辉洒人间,寂寞清秋节。一轮明月海上生,岁岁年年明月见,年年岁岁人不同。时间煮雨,又是一年中秋明月夜。丹桂飘香,隐隐约约的在月光下透露着馨香,浓淡相宜。举杯邀明月,明月寄相思。

    山程水阔,一去就是经年,多少个日夜,今夜又是月圆人团圆。明月依旧,天涯共此时。远方的你,再也无处可寻,路漫漫,水迢

  • 读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欢离合,化蝶为梦的悲凉,看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坚贞,不离不弃的爱情,品过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梦为痴,心已碎的故事,一对对生死相恋的爱人,从古到今,演绎了爱的真谛,情的相依。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天总是不遂人愿,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赌书泼茶寻平常,只是当时已惘然。此生情未

  • 儿时所学的一篇课文“桂林山水甲天下”,奇峰罗列,翡翠碧波,深深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想象着自己坐着竹筏在如画的山水里穿行,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自己就是画中人,融入神奇的桂林山水之中。

    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地渴望想要把梦中的事变为现实,真正做一回漓江人,看一回如诗如画的桂林,徜徉在鬼斧神工的山水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