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沐浴在2025年的阳光里,被汹涌的人潮裹挟着向前走,猛一抬头,看见了那蔚蓝的天空,看到了那煞白的阳光,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思绪一下子回到了过去,我回到了1988年,想到了那些无法抹去的记忆......

    1988年的记忆,有社会的,也有个人的,相辅相成。

    1988年,改革开放已经进行的如火如

  • 犁,耙,耢在过去都属于农具,主要是用来整理农田用的。

    犁是用来耕地的,底下是一个铁质刀状的犁,上边有个木头做的把手,往前伸出一根长长的木头杆,前边系上绳子可以用人来拉,也可以套上牲口,用牲口来拉动。

    耕地一般都在秋后,收完玉米后,地块都变得比较结实,耕地前需要浇水或者等下雨,稍微干点后,便可

  • 称是木杆称,小时候农村司空见惯的东西,每个家庭里都会有几把。

    称的杆子是红木做成了,一根红色的前边粗后边细的木头,上边系一根绳,可以提溜着,秤杆上有金色的刻度,显示着一斤二斤不等的重量,最小刻度一般为一两,秤杆前方下边有一个铁质的挂钩,可以挂东西,秤杆上挂着一个标准的秤砣,使用时挂钩上挂上要称量

  • 正是夜深人静的时刻,他一个轱辘从床上爬了起来,一身冷汗,原来是南柯一梦,将他惊醒了过来。

    他努力清醒了一下,屋内,一片静寂,屋外,夜色阑珊。

    他来到窗前,一抬头,一轮皓月挂半空,恍惚间,他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外边,一片幽静,夜色正浓,美丽的月光将这幽静的夜衬托得更加别有韵味,间或有几

  • 小的时候,农村那时还没有通电,人们照明什么的只有用煤油灯。

    大部分家庭的煤油灯都是自制的,主体是用一个大小不一的玻璃瓶,玻璃瓶的铁盖子上边加上一段用铁片自制的圆形的管,灯芯是用当时一种毛绒的纸,瓶里装上去供销社里打来的煤油,煤油通过灯芯引到上边,用火柴点燃灯口处,灯便彻底点起来了,晚上在家里可以

  • 石槽子过去的人家每家都有几个,因为过去每家都会饲养牲畜,即使不养牛,每家也会每年养一头猪。每家的院子里,都有一个猪栏,一般建在院子的远端,用石头垒起来,里边砌上个大坑,除了养猪,人们还可以当厕所使用,用来攒粪积肥,所以我们那里管上厕所叫上栏。有些地区的猪栏建在紧靠主屋窗户的外边,喂猪方便,但是猪栏的

  • 当清脆的哨声响起的时候,我们一群嬉闹的孩子们慌忙向各自的教室跑去,一瞬间刚才还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的操场和教室前空地瞬间变得空无一人,空空荡荡,这个场景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时常浮现,久久不能忘记。

    那时候,每个村子里都会有一所小学,通常是用大队里空闲的几间房子当教室,每间房子按年级排列序号,门

  • 说到风箱,现在的孩子别说大都没见过,就是听说几乎也没听说过。

    风箱,是特定时代的特定产物。

    风箱是用来烧火的,风箱都是手拉风箱。小时候的农村家家户户一进正屋门,门两边都会有一个锅台,锅台中间是一口大锅,锅台边上都有一个风箱,用来吹风烧火做饭用的,锅台连着里屋的大炕,冬天可以用来烧炕取暖。{p

  • 关于端午节的记忆,似乎有点模糊,没有其他一些节日那么的深刻。在我们北方,端午节过去并不那么重视,他既没有春节的隆重,也没有清明节的热闹(打秋千,吃火烧等),所以对小时候的端午节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记忆,搜寻来搜寻去,端午的记忆只有吃粽子,插艾草,戴五彩绳。

    那时候的条件都不好,所以关于吃的东西总是能

  • 那天在公路上,在川流不息的车流里,忽然看到了一辆马车,一辆真正的马车,一匹马拉着一辆木头车,马车在路边欢快的跑着,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我的目光停留在马车上很长时间,直到看不见他了,我才回过头来,马车虽然看不见了,但我的思绪却又回到了多年前,回到了对于马车和那段时光的回忆之中去了......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