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居能

    燥热的天气终于在一阵秋雨中凉了下来。窗外下着雨,知道是气候变了,毕竟已经是深秋,一下雨,空气中就有了寒意。

    正坐在沙发上发呆,电话响了,一个朋友打来的。他说他去了我的老家,在蒙蒙的冷雨中,手脚并用的终于走完了那段以前我经常走的路,还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从集镇到老家的路很快就会动工了,以

  • 曾居能

    人生总是要一步步的往前走,这个过程中,曾经的家可能就变成了老家——人的审美总是很奇怪,当老家成为回忆,又常常的想起,但当初毅然决然的离开,何曾想过现在的情景。

    父亲在两年前离我们而去,无数次的在梦中相见,就像以往一样。醒来,一切都是虚幻的,于是,清明,回家,成了自我安慰的主要

  • 曾居能

    小时候,喜欢用纸糊一个风车,院子里、山坡上到处拿着风车奔跑,跑得越快,风车转得越快,直到满头大汗气喘吁吁。那时候,最喜欢的季节是春天,春天一到,火南风呼呼一刮,风车就在大风中呼啦啦的转,很是高兴。老表比我大七八岁,每当看我们玩着纸风车,高兴得七荤八素,很不理解,嘲笑我们。后来长大了,纸风

  • 曾居能

    年幼的记忆里,最早开始幻想未来大概是几岁的时候。那时候,在整天的无忧无虑疯跑玩耍后,偶尔会倚靠在某处,看着蔚蓝的天空发呆,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希望快点长大,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上学了,从课本上了解和知悉了不少的知识,对外面的世界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那时候,对外面世界的渴望更甚于小时

  • 曾居能

    只要天不下雨,晚饭后都会到河滨公园附近散散步,或是打打羽毛球。也几乎每天黄昏的时候,在河滨公园,都会有一个男老人,在腰上挂一播放机播放着音乐,踩踏着属于自己的节奏,旁若无人的独舞。

    大概是一两年前,我们就注意到他了,那时候儿子还在读小学,傍晚都会带着他到河滨公园打羽毛球锻炼身体,有时

  • 曾居能

    我电脑的桌面更换了很多次,但这一次的用了很久,到现在也不舍得更换——这张照片是老家的全景,每当工作闲下来的时候,静静地看着照片发呆,想着曾经在照片上每个地点发生的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却又变得那么遥远。

    这张照片在别人看来毫无意味,却常常勾起我回忆。一条路蜿蜒曲折,从老屋开始盘旋而上到

  • 曾居能

    纵向比较,这些年的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无数教育工作者默默付出的结果。每个人做了那么一点点,微不足道,最终汇聚在一起,成了今天的样子。真应该记住,那些人那些年做的事。

    暑假里,除了完成假期作业,最大的任务就是帮助父母做些农活,人小力气不大,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假期的

  • 曾居能

    前几天《人民日报》刊发文章《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文章从中美教育的区别说起,提出了我国教育一个严峻的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读完文章,深以为然。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边远山区乡镇的一个偏远的完小工作。记得一次和同事去家访,同事苦口婆心劝告家长加强孩子的管理,对孩子的教育同事和

  • 曾居能

    去年,一个朋友要办一件事,颇费周折没有办成,后来不知从哪里打听到那里有个人是我多年前教过的学生,于是托我帮忙。事情并不违反规定,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电话,说明意图,学生没有推辞之意,只说尽量帮忙,因为他没有权限。一周后,事情办成了,朋友非要我约这个学生当面表示感谢,学生很客气但就是不

  • 曾居能

    老屋的背后,是一个庙宇,那是说不清年代的事情,但老人们都说当年香火旺盛,方圆几十公里地也都没有庙宇,不少人慕名而来,烧香求佛,祈求风调雨顺,或是家人平平安安。关于庙宇当年兴旺的样子,我们只能想象,如今,庙宇不见,浩荡悠远的佛号不见,只剩下一块石刻庙碑,碑文镌刻文字依稀可见,但再也无法完全

  • 上一页 12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