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儿不吃肉,却爱青菜。昨天逛超市,竟看到了槐花,没有叶,只是一粒粒洁白的花苞衬着翠绿的花托。于是,赶紧买了点回家,烙了十多个槐花饼,给对门的孩子送了几个,剩下的就静等午饭享用了。

    女儿放学回家,没进家门就叫嚷着饿坏了。看到饭桌上的烙饼,三口两口就一个,等拿起第二个的时候,才想起什么似地说,这是什

  • 我六六年生人,八岁的时候,该上学了。母亲背着我,从村子东头的家到村子西头的学校,路上洒下我一路的哭叫。到了学校,我还是哭闹不止,母亲一身汗水,一脸泪水。老师来了,象我二姐,却比二姐更漂亮,一身素雅合体的衣裳,扎著长短适宜的马尾辫。我不哭了,叫她姐姐,她甜甜地应答,母亲说要叫老师,我便叫了,她也甜甜地

  • 清明之时,天清地明。家家门上插柳,村里人并不知道为何插柳,为谁插柳,只是一辈一辈的延续。其实,插柳的风俗,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权插在屋檐下或门梁上,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

  • ©散文之五: 记忆深处的荷塘

           老家多河,东西南三面环绕。南河的南面是原野山岗,南河堤坝的北岸至西向东是一片水塘,水塘被村里通向田地的两条南北向路桥划成了大小较为均等的三块,自西向东分属于村里的四、二、一三个生产队。水塘多荷藕,也有些鱼虾生长。其实,在老家,水塘并不叫水塘,而是叫水坑

  • 我是个六〇后,没有过饥饿的经历,也没有奢糜的习气。经历过能吃什么就吃什么的时代,也享受着想吃什么就有什么的现在。可近几年来却遭遇了不愿吃好东西的问题。而且,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和提高,这种状况竟是越来越严重了。

        曾去过医院,也查询过医书。医者说 ,厌食症是由于怕胖、心情低落而过分节食、拒食

  •   对于出身于鲁西南的农家孩子,象我,对于烙煎饼和熬猪食总有着深深的记忆,也有着特殊的感情。那时候,很穷,也很快乐,并没有多少欲望和烦恼。只是,现在想起,那时的生活,对于父母,每一天都是辛劳,每一刻都是煎熬。

        很熟悉小时候的院子,除了正房、配房、大门、围墙,家家都有的就是猪圈、羊栏、

  • 是山村,却多河,东西南三面围绕,曲曲折折,汇流东南。南河的南边是山岭,不高,却绵绵延延。河是季节性小河,三五十米宽,源自北面的山,流向东南的水库。

    小时候,每年夏秋暴雨时节,滔滔河水奔流而下,冲来了上游沿岸的花生、地瓜或是大西瓜,有时竟有大树或肥猪瘦狗。人们站在岸边,用长木杆绑上铁抓勾,争相抢捞

  • 鲁西南的一个小村庄,东、西、南三面环水,不是江海湖泊,是两条宽约三十米左右的小河。西河自西而南在村子的东南角与东河交汇,延延绵绵,向东南流去。

         村子不大,二百多户人家,一千多人口。王、吕姓居多,唐、卢姓次之,掺杂些杜、夏、徐等小姓。因有县乡公路穿村而过,是所在乡的好村子,男儿易娶,女子

  • 上一页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