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一:陕北醉秋

    陕北于我的印象,就是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坡和深沟大壑,荒凉、贫瘠、落后。

    但是,这次到陕北,却出乎我的意料,尤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陕北那浓浓的秋色。

    从西安乘汽车到黄陵,经牛武、富川、洛川到宜川的黄河壶口瀑布,现代化的交通使陕北与外界的联系变得十分顺畅,当汽车在高速路上飞驰,

  • 继新走了,广安籍作家魏继新走了。

    他走得那样匆匆,还没来得及感受一下已经徐徐吹来的春风,还没来得及再看一眼正在悄悄绽开的花蕾,还没来得及与朋友们一一话别,便静静地离我们而去。虽然知道继新这些年一直被病魔纠缠着,但我一直相信他的坚强不会输给病魔。2月7日下午,我接省作协通知到巴金文学院开会。当晚,

  •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广安是一座古老而又美丽的江边小城:帆影点点的汤汤渠江绕城而过;层层叠叠的吊脚楼中,蜿蜒曲折着宽宽窄窄的石梯;青砖黑瓦三合土构成的大街小巷,来往着牵猪吆羊,挑箩背筐的赶场人。江边奋力拉船的纤夫沉重的号子,河边洗衣妇嬉戏打闹的声音,古城墙上大黄葛树下赤裸着背膀的茶客的高声谈笑,总是让人

  • 8月22日,邓小平同志的生日。

    每逢此时,都想写一点文字来纪念敬爱的小平同志。伏案之余,放眼窗外,眼前是奔流不息的滔滔渠江,我的视野尽收小平童年生活过的地方:白塔、弹子石、奎阁、文笔星、翠屏山,更有他15岁时登船赴海往法国求学,离开广安时的东门码头。行者柔弱,举动却刚烈,其后的演变,不能不让人生

  • 池塘里的荷花开了,红的粉的白的,一朵朵一片片,如满天繁星在绿色的荷波中闪烁;湖泊边翠鸟飞来了,不时闪电般地掠过水面,激起圏圈涟漪;稻田里谷穗扬花了,在热风中掀起阵阵碧浪。一年最热的季节终于到来了。

    今年的夏天确实特别热,傍晚很久了,夕阳似乎才依依不舍地从城市高楼大厦的缝隙里挤下去。都市的灯光明亮

  • “两江行”采访组今天到四川武胜金光乡采访。一路上大家都在谈自己的采访内容,我这次的任务是采访龚贯一。这是活跃于上世纪初川东北一带的一位历史人物,堪称叱咤风云的绿林豪杰。

    我最初接触龚贯一这个人物,是几年前给军分区写《广安军事志》,书中曾涉及到他的内容,但只有很短的一段话,没深入研究。{p

  • (四)

    在海棠,人们除了对石达开的印象深刻之外,当年工农红军的故事在海棠人的脑海里也记忆犹新。我在千佛寺的墙壁上,就看见有记载红军第二先遣队当年在甘洛和海棠活动情况的文字。文字虽然粗疏,但却让我寻觅到一些基本线索。县文化局赵建敏老师和蒋学尧老先生也都热心地为我们讲述过当年左权、刘亚楼、张爱萍在甘

  • (三)

    参观中,陪同我们的蒋学尧老人一再提醒:你们一定要去看一看石达开住过的旧居。

    对石达开,我们都不陌生,太平天国的翼王。他参与的那场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和动摇了清王朝统治。但是到了晚期,这场运动的不少领袖却成了悲剧人物

  • (二)

    作为灵关古道上的一个重镇,那时的海棠曾经聚居着彝、汉、藏、回等多个民族,这使海棠有着众多庙宇。历史上的海棠古城究竟有多少庙宇?各说不一。蒋学尧老先生讲有十三座,而我在千佛寺见到的一个资料则说大小三十余座。这样一个深山小城能有这样多的庙宇堪称香火旺盛。看来人们将这里称为从成都出南门之后的第

  • (一)

    朋友说,你到凉山州的甘洛,一定要去海棠,那可是个千年古城,历史够你写的!

    从甘洛县城出发,向西北行二十来公里就到了海棠古城。说是古城,我却怎么也看不出来,其实就一个山区乡镇所在地而已。给我们作导游的甘洛县文化局赵建敏老师,是一个对甘洛文化有着很广泛很深入研究的人,或许他看出了我们的心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