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事

    一次回家休班时,在抽屉翻找东西,突然翻到一本旧相册。相册的每一页都密密麻麻摆满了中学同学的1寸毕业照片,当时由于技术条件差,没有彩照,全是黑白的。尽管十几年过去了,但相册中的照片依旧如新。在这众多的照片中,有的是初中同学,有的是高中同学,因为时间太久了,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有的同学至今也

  • 作为父母亲没有一个不爱自己孩子的,反过来又是如何呢?在当今经济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伦理观念发生了变化,甚至有的人思想发生了扭曲,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越来越严重,亲情淡薄。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不孝敬父母的例子举不胜举,让人看后或听后为之心寒。在公司组织通讯报道员培训过程中,陈老师给我们播放一段

  • 一次我从公司幼儿园门前经过,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时一阵微风吹来,吹在人的脸上暖暖的,枯黄的树枝上各种鸟儿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我意识到春天来了,人们即将告别寒冷的冬季,走进春暖花开的季节。

    春天

  • 野营拉练是部队一种正常的训练,每年一次。我记得那是1995年秋季的一天,天刚蒙蒙亮,值班员突然吹起了紧急集合哨,大家迅速起床穿好衣服,打好背包,背上水壶、挎包,跑到班排前集合站队,几分钟的时间部队集合完毕,所长宣布命令:“接上级通知,命令我所人员全副武装进行一次野营拉练,全程约35公里”。这时指导员

  • 我记得小时候非常喜欢听说书的,每到周六逢集时,我们几个小伙伴上午一放学,就到离我们村庄二里地的庄里集听说书的,一听就是一下午,很过瘾。更为惬意的是一些老头买上五毛钱炒好的花生坐在那里边吃边听书。我们几个小伙伴看到后直流口水,像这样的奢侈品只有到过年的时候小孩才能吃上。

    过去每个村都是以生产队为单

  •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播种的季节。秋天能聆听到纺织娘娘的鸣叫和蟋蟀的叽叽声,能闻到新翻泥土的气息。

    我们那儿虽说属于山区,但没有山,只有一小部分岭地,相对说比较平坦,村庄东边和南边各有一条河流经过,村庄周围的土地都能灌溉,素有山里“小平原”之称。每年到了秋季,岭地是红彤彤的花椒和白花花的棉花,

  • 游园诗话

    生态园位于滕州西南部,坐落于洪绪镇内,在滕州享有盛名。它是集旅游、娱乐于一体的庄园,外地的游客络绎不绝,一些重大商务活动也在此举行。尽管我每次进城或回老家路过此园数次,但没有到园内去过。一次休班我带着儿子到园内逛了一圈,给人一种留恋往返的感觉。

    那天天气非常炎热,吃过早饭我带着儿子

  • 花椒赋

    矛盾曾写过《白杨礼赞》,杨朔写过《茶花赋》。在我的记忆中,从古到今赞美花椒树的人,少之甚少。花椒树虽然没有西北白杨那么高大,也没有南方茶花那么好看迷人,长的丑陋,全树都是刺,一听到它的名字,就会毛骨悚然。但是花椒树的确给山里人带来了实惠,使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改革开放后,我们那儿

  • 七一颂歌

    人们不会忘记

    九十四年前嘉兴南湖烟雨迷蒙时刻

    一只游船载着几千万人的重托

    扬帆启航 奋勇拼搏

    星星之火 点亮中国

    一个不朽的名字——中国共产党

    在大江南北传说

    铁锤和镰刀交织在一起

    砸碎万恶的旧世界

    割断了几千年封建枷锁

    人们不会忘记

    遵义

  • 记忆中的打麦场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又到了麦收的季节。你看田地里黄澄澄的麦穗一眼望不到边,虽说今年天气比较旱,而水利条件好的地方小麦长势很好,预示又是一个丰收年。收小麦全部是收割机,人站在地头,不用下地,一亩地眨眼功夫全部收完,一个麦季几天功夫就轻松愉快过去了。

    在我的记忆中,收小麦的方法有

  • 上一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