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是“小资”,却喜欢模仿小资,然而我又没有小资的小小资本。于是,这些所谓小资的习惯,对我来说大多成为累赘。

    包里有50元,愿意花掉40去喝一杯咖啡,而到了正应花钱的时候——比如即将迟到,我本该花上10元打个的士,可我宁可迟到,也要为了节约那8元而去挤公交。

    事后常常反思:这样做是不是“不太

  • 她错打了他一巴掌,竟有了数十年未能解开的心结:致使她少年发白,他流浪天涯。

    一巴掌的威力何以如此之大?

    如若想得简单些,那便仅仅是手和脸的一次不公平的接触而已,大可以用日后的抚摸补偿回来。

    然而文学作品没有这样简单。不像生活,连Z自己也承认他和L不复从前,我也明显感到我与许多旧友间的感情

  • 多年之后,我采访她的时候,问起她当初为什么跟先生分开。她愣了一下,转过头思考几秒,平静地回答:“因为他是一个作家。”

    “那么,你爱上他又是因为什么呢?”我又问。

    “也因为他是一个作家。”没有她的经历,谁又能懂得她在说些什么呢。

    在我记者生涯,这是头一次在采访的中途接不上话。

    “你不必

  • 当时/你我并立于明媚的玻璃窗下

    看千崖浩荡/暖人秋华

    提起旧事/我说我常感孤独,

    你说你又何尝不是

    后来/我曾想用浓墨点染那岁月

    想描摹我们的青春

    可它终于流落/消隐于来往者踏起的烟尘

    我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记得西山后那片闪烁的银湖

    早晨/你轻轻投进石子

    黄昏/我

  • 忘了自己什么时候开始独自生活了,也没有刻意去记第一次一个人吃饭是在哪家餐馆。只晓得当时稚嫩,却勇敢地跟自己说,要学着去适应。

    确实也偷偷流过几次眼泪,感受到迎面而来的虚无时,也的确曾试图拨通自己熟背的号码。不过转念一想,便打消了念头!

    很爱那句歌词,说不爱孤单,时间久了也会慢慢习惯。不知道作

  • 上一页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