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吴志发•此豆最相思

    最近,妻子一位女友人与婆婆斗嘴,第二天,她便带着孩子离家出走,到厦门她姐家住。因为她没有和家人说,第三天,婆婆以为她住在我家里。后来才知道她在厦门,伤心极了。婆婆可怜孙子才二岁,不方便外出。因为儿子站在媳妇一边,最后儿子辞去工作也跑去厦门。这样,龙岩宽敞的新房给公公婆婆住

  • 文/吴志发•此豆最相思

    青春珍贵,一去不返,生命如虹,美在一瞬。

    黛玉葬花,思绪万千,深埋情感,葬祭愁丝。

    偶有感悟,激扬文字,胸怀坦荡,为之叹祭。

    青春渐逝,朝花夕拾,承前启后,以图大志。

    ——《青春祭》序

    时间滴答滴答地走,不以谁人意志而停。儿时的欢笑,缠绕在耳畔;童年的

  • 文/吴志发•此豆最相思

    10月1日,我带6岁儿子一起回连城老家。到了新泉,同事邀请我们到她家作客,本想稍坐片刻,结果盛情难却,在她家吃午饭。客家人热情好客,有目共睹,我深有体会。新泉是龙岩美食之乡,其中以豆腐最出名,龙岩城里的豆腐来自新泉居多。天然温泉也是新泉特色之一,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享受温泉浴

  • 文/吴志发•此豆最相思

    忙碌的日子告一段落,终于有理由安心回家了。

    家虽然不远,只要三个小时左右,但平时极少回家。过年出来至今,从未回过家。单身年代,我非常重视中秋节和春节,再远的路,也要赶回家与父母一起过节。结婚后,多了一个岳父母家,更是少回老家。甚至过年,有时到上杭岳父母家过,年初二或年

  • 文/吴志发·此豆最相思

    家乡有一棵香樟树,一年四季绿叶成荫,为行人遮风挡雨。多少年来,它岿然不动,仿佛是一位忠诚的守护神,保佑着父老乡亲幸福平安。

    从小时候起,我对这棵香樟树的印象就特别深刻。童年时代,每逢赶圩天,母亲便挑着自制的糖糕到集市上卖。傍晚时分在香樟树下等候母亲归来,便成了我童年的

  • 文/吴志发•此豆最相思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此乃唐朝大诗人李白的《采莲曲》。李白无酒不成诗,这是他酒后的一种幻觉吗?

    阳春三月,细雨纷纷,慕名前往连城培田古民居参观

  • 文/吴志发•此豆最相思

    床,习以为常之物,却包涵着浓浓的情义。

    2000年,我花了550元买了一张新床。席梦思床,二层,宽一米五,弹性非常好,软软的。后来几次搬家,总舍不得丢弃。最远的时候,居然直接零担运到福州。2004年去福州发展,一个人先去站稳脚根,妻子后面来。手下有20几个人后,我叫妻

  • 茶,千古不变的话题,雅俗共赏,世人皆可品之。

    小时候,家里总是备着二个热水瓶,偶尔来客人了,家人为他们切上一壶热茶,在客厅里的大圆木桌上喝茶叙旧。记得老家陶瓷茶壶非常大,可以装下二三斤水。从前农村喝茶用碗较多,茶壶自然也要大。茶叶的好坏不讲究,大多为散装粗茶,抓一小把即可泡到客人们走了为止。{p

  • 文/吴志发·此豆最相思

    有些人,有些事,藏在心里,没法说,也不能说。压抑感似一个幽灵,特别是在夜深人静之时,或是难得清闲的片刻,或是又一次争得脸红耳赤的瞬间,便会蹦窜出来折磨人。越理越乱的情绪,没完没了地纠缠。

    日子就这样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闷闷不乐中度过,没有了幸福,没有了兴奋,没有了激情

  • 寂静之夜

    文/吴志发

    金秋返乡,思绪万千。

    寂静之夜,沿着小道,穿过拱桥,独步村野,听水潺潺,望朦胧影。星星眨眼,蛐蛐轻语,虫儿鸣叫,吠声远传。微风拂面,舒爽惬意。溪边小憩,细抚嫩草。小石投水,噗通噗通。

    月光如水,一泻千里。默默静坐,回忆过去,儿时欢笑,赤裸嬉水,点点滴滴,似在眼前

  • 上一页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