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字虽浅显,但着实喜欢那份傻得可爱的执着。为了寻那春天的踪迹,一双芒鞋踏遍了岭头一山又一山的云,这得如何痴情呢?我还没有出去寻,但春初确实满是相思了。

    这个春天喜欢上了西区的感觉,那树,那草,那小路,那房子。或许是外面过于喧嚣而这

  • 就在两天前,我还确信自己再也不会写空间了,看着以前的文字,觉得好幼稚,貌似不谙世事的孩子自欺欺人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或者说在虚构的角落里做着绚烂的梦,现实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就在两分钟前,我放弃了这种想法,我还要记录我心的点滴,因为日子过去了就过去了,人总得留下点什么,等老了以后再翻开来看,不用讲给孩

  • 两星期前,H 同学说“你好久没写日志了,想看你写的日志了”,说得我心里一暖,这种被人记在心里的感觉是幸福,自己是幸运的,怜相伴。她正在为了自己的生活奋斗着,坎坷着,惆怅着,欢喜着,我佩服她的这股劲儿。打开日志列表,上个月的25号,记录着我的心情,今天已经是这个月的26号了。过完了圣诞,即将过元旦,又

  • 好久没有总结一下自己的生活了,也不是忙,但确实也感觉不到轻松,这其中的缘由也说不清,索性就不去想了,就这样吧。

    今天改邪归正去了自习室,不经意间的一低头,发现台阶上有一层薄薄的冰,才意识到冬天来了。想起小时候冬天的来临是那么容易察觉:一早起来,窗户上一层薄薄的冰花,虽然没有色彩斑斓,但那样肆意地

  • 毕业一个多月了,我习惯了说“本科的时候”,我开始回忆起大学里和好友周末带着一张公交卡身无分文地去逛北京的大街小巷,想想一点儿都不后悔,不然现在就是打死我也挤不出那么多时间去闲逛了,我得下乡调研,我得写案例,我得学英语。大学里的那些人、那些事儿让我每每回忆起来的时候都觉得蛮幸福的,这是属于我的小小的幸

  • 段时间疯狂地找诗歌,发现如今真是一个诗歌匮乏的年代。那些能打动我心的文字啊,只能从年少的时光里寻觅,朦胧往昔,我看不清自己过去的影子。从箱底找出了一签纸,已经发黄,岁月的痕迹让我心疼,那些字迹也已漫漶,那份记忆却越来越深,越来越浓,旧事,让我心惊。想想年华似水,浮生若梦,有多少情境可堪回首?有些事情

  • 北京的秋天终于来了,生活了四年,四季里总盼望着的,还是这里的秋。春和夏总是和花联系在一起的,“看花苦为译秦名”,这是赏花人的无奈,嘴上虽然这么说,心里面却是高兴的,真正到了“秋来花事渐残”的时候,心里奢求着的,还是那一朵朵或深或浅、或浓艳或淡雅的花瓣吧。

    现在开始了大家所谓的“新生活”,可为什么

  • 尘埃落定,是一种幸福,而幸福是一种态度,所以请允许我尘埃落定。

    这段日子很是凌乱,不知道是辛苦还是悠闲,总之就是没了感觉,仿若游魂,只是机械地做自己的事情,没事的时候就是吃饭,然后散步,或者坐在家属区小广场的木椅上乘凉,然后就是去二里庄买水果,去北门刚开张的美廉美逛逛,竟然一点负罪感都没有。想想

  • 低姿态生活,并不是放弃对生活高质量的要求。

    阴霾了不知道多少日子的北京前天终于春光明媚、云淡风轻了。在森林公园待了一整天,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五点,享受了奢侈的春日暖阳,很是知足。好久没有抬头望蓝蓝的天空朵朵的白云了,那天躺在水边的长椅上,耳边放着妈妈那个年代的老歌,素脸朝天,觉得自己要飞起来了。忽

  • 好久没有在这里写东西了,可能是因为生活太安逸了,本来已是四月天了,林徽因笔下的四月天多么美好啊,但北京的四月却依然不想让人出去,温度太低,风沙太大,车太多,人太拥挤,索性窝在宿舍里,最多就是在校园里转转,这个时候才发现校园原来很美,各色花开地很温柔,很安静,小路也因此蜿蜒地风情万种。

    说是没有走

  •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