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风徐徐吹过山头上的那枝梨花,花瓣盈盈飘洒,便落到了故乡的老宅子里。

    故乡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县城里,县城颇有古韵,自西汉建昆泽县以来,至元时改称宜良到今已是千载。

    城虽不大却也出了不少人物,不少故事,岁月的沧桑也映照着这座小城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的小城大多住的都是邻里乡亲,每家人都有这么一个或大

  • 江风吹佛着西湖的杨柳依依,军民渡江至此,暂作歇息,说书人又在大槐树下弹起琴瑟吟唱:“秦淮歌舞未升平,隔江传唱长歌行。暖风哪能吹人醉,杭州永不似华京。”那繁花似锦的京都,在围坐的群人心里,仿如昨日,他们心中知晓,临安永远也不会是长安,那礼仪高尚的盛世华章。

    一行官役抬着华盖红轿走进临建的行宫,一支

  • 夏观凌云昆仑月,冬看翠霭峨眉雪。

    秋去京华叶墨浓,春回江南雨作烟。

  • 初识古琴,还很年幼。那日母亲携我去家乡东面的山林间拾菌,烈日高炙,我本已无心采拾,便沿着山林小径游荡,不觉渐走渐远,只见山涧奇松怪石,叠瀑潺泉,百鸟飞溅,虫蛙低鸣,心中难免有些恐意,想往回走,哪知才发觉已然找不到母亲。我自年幼,便哇哇哭了起来,忽觉有人摸了摸我的头,转身回去,是一个白发苍苍,一袭白衫

  • 人生最好的归宿,我认为,便是归园田居。

    洗净凡世的铅华,褪去浮躁的心灵,行走于那天地静幽之间,重返回人类最初的那纯净世界。去亲近自然,去感悟天地,在那田园牧歌的旷野里,化为这混沌间的一片祥云。

    年少时,我们或许太过于血气方刚,一心想要追逐那万丈高峰的顶端,去拼命攀爬,去不择手段,为了那些虚妄

  • 刚入初秋,天气就变得寒冷了。往日里的荷风暮霭,这时都早已烟消云散。清晨,空气中会浮动着一层薄薄的轻雾,透过这薄薄的雾气视去,整个世界都是一遍朦胧,看不清,摸不透,害怕身陷其中,越走越远,迷失了回家的气息。

    秋日的天刚刚亮,却早已过了夏日起卧的时辰,白日似乎越来越短,黑暗的阴霾渐长。黑夜似乎也没有

  • 家乡东面有一座大山,大家都称它作神山。山有多高,家乡人也不知道,也没有人攀登到顶。山顶常年云雾缠绕,就算是炎炎夏日,也终窥不得其貌。只是听老人讲起,山顶有一个宝贝,一个让人能拥有欲望所求的宝贝。

    有一个宝贝?这使得许许多多的为之感到好奇的人群而往之,他们确信,只要能找到山顶上的宝贝,能够使其获得

  • 中国的雅,是古代文化阶层最高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习性,儒雅的谈吐言行,清雅的世俗观念,风雅的诗文韵味,这就是对中国从古代源流下来的生活方式的最好诠释。

    一个座落有致的小院,一间风清明月的亭台,一池荷红萼绿的碧水,一方凉爽流逸的石桌。中国式的雅生活里从不缺乏这些精致的小景林园,大到群苑宅落,小至

  • 青湄的莲,盛在湖水之滨。轻摇一叶扁舟,泛波流于湖上,那山水相嵌,如墨色渲染,遥望远方,那岚霭淡淡,渐渐隐去。一池春水,碧波荡漾,湖光山色,映于水中,泛着波光涟漪,不觉飘渺迷幻。

    茵茵绿叶,一曲莺铃悠传,不觉抬起头来,闭目凝听。这歌声如天籁,婉转曲回,不觉于心中迂荡。歌音渐渐临近,渐渐清晰。我忙四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世人偏爱牡丹,我却独爱梅花。一首陆游的《咏梅》或许最能表达我心中的寄想。牡丹虽然富丽堂皇,雍容华贵,但是却不禁风雨吹零,一夜洗涤,就纷落枝头。梅花却坚毅挺拔,无论风雨,傲立枝头,含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