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年过而立才研究生毕业,而且就读学校远在西北,名不见经传。在我看来,很多人是知道了我读研所去之地,才知道了我读研所去之省;而与之不相称的是,我之考研野心很早就有,精准地上溯,时间可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

    彼时,我在县城师范学校读书。入学不久,即听一些师范毕业校友分到农村工作,却经过努力,考上研

  • 网传前日12时许,合肥市肥西路安徽大学老校区内,一名年轻男子被发现死在其校内出租房的床上。屋内留有男子手写的遗书,内称“心很累”、“活着没意义”等。该男子今年不到30岁,系皖南医学院硕士毕业生。

    皖南医学院,我很熟悉,不但所居与之毗邻,而且上班路途必经。其楼宇高耸,道路平直,树木齐整,花草葳蕤,

  • 年轻时看到王朔同名小说,感觉这个家伙是不是有些变态:怎么那样自虐呢?“我”是会笑的动物,是能思维的动物,咋能不是人呢?你又咋能不把“我”当成人呢?

    可年逾不惑之后,“我”对自己是人的信心越来越少,越来越小,有时甚至觉得畜生不如。近山而居者,或为兽之口中美食;临水而居者,或为鳖之口中佳肴。即使平原

  • 17年前的9月,经过紧张的考试复习、繁琐的关系疏通,我夙愿得遂,兴奋地入安徽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进修。即便现在,我仍能感到当年环城路的木茂花香鸟鸣悠悠,三孝口的车水马龙裙裾飘飘。

    不得不承认,我当时就读的是一所学风极为浓郁的成人高校。很多同学汇聚于此,用情很是专一,那就是考研。所以,每每晚上,行动

  • 早晨,冷风梳骨。在路上骑着电动车奔往课堂,真真是“天凉好个秋”。于是,我打开坐垫后面的车厢,取出一顶帽子罩在头上。那帽子,鲜红,眩目,激情,似要移动成火,势欲燎原,狙击这秋晨浸染的寒气。我想,即便不能,亦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足矣!

    课堂上,解读《一棵开花的树》。论及她的主题,虽说作者席

  • 眼下虽是秋末冬初,黄叶堕落,枯草倾倒,可我们学校这几天却是热气腾腾,喜气洋洋。是的,如期而至的80华诞,不仅使得校园环境更加净化、亮化、美化,风景这边独好,与日月兮齐光,而且使得学院师生更加自信、自豪、自傲,陌上年少风流,不畏浮云遮望眼;而最值一提的是,惠及万名学子的免费午餐,煎炸炒蒸,喜大普奔 ,

  • 上一页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