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凡到潮州,一定会去瞧瞧韩江上的广济桥。

    茅以升先生称之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专家称它为“梁舟式结构”,名词专业得够玄乎。不过站在桥头,向对岸一瞥,一切也就一目了然了。

    从韩江两岸分别向江心每隔一段距离打下一个桩,然后分别合围成墩,墩上建亭,墩与墩之间用横木连接,当修到接近江心时不修

  • 儿子想养狗,可这养狗的重担看似得落在妻子和我的肩上了。

    儿子想养什么样的狗呢?有雪橇犬、萨摩耶,还有秋田犬。您瞧瞧这名字取得,那是多么的诗意而又神秘。想像中冰雪覆盖的极地,几只雪橇犬拖着狗爬犁,带着墨镜的主人,裹着臃肿的皮衣,爬犁上,只需轻轻一个暗示,雪橇犬便撒着欢的在雪原上奔跑,那该是多么惬意

  • 八月的早晨,已是八、九点钟光景,店铺里的男人赤着上身,耷拉着拖鞋,打着哈欠,毫不在意三三两两从门前经过的游客,一手摇着扇子,另只手漫不经心地整理着门前摊上的各式旅游纪念品。

    赶着去菜场买菜的老太太碰上正从那里回来的老姨妈,不免停下来唠上几句。翻翻对方的菜兜,问问今天的价钱。谈到高兴处,难免夸夸自

  • 福建有个永定县,永定至今还保存着许许多多的土楼,多建于清代和民国初期,由于主体是土木结构,加之地偏人稀、匪祸战乱不断,能侥幸存留到今天的,最早也不过四百年左右。

    到达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时,已是下午三点左右,放下行李,急匆匆赶往永定土楼民俗文化村时,最后一拨团体游客正从文化村里游完出来。雇一名导游

  • 我碰到过许多上海好人。

    那天刚到多伦路,也就是上海名人一条街的街口,街的左边多是二层阁楼,临街的一面,都被一人多高的院墙给围着,透过院墙中厚重的铁门,窥见里面还是门。在其中一扇铁门前,我停住了脚步,这是沈尹默先生的故居。印象中沈尹默先生是著名的书法家,民主人士。想进去参观参观,可铁门上写得清清楚

  • 我很怀念小时候看小人书的日子。镇上哪里有摆小人书书摊的地方,我是门儿清。摊主用两块木板一连,中间可以折叠,一块平放在前,一块竖立在后,横向钉上铁钉,中间拉一些细绳,然后用夹子把书一本一本的夹在上面,便成了一个收放自如的书摊。再在四周摆上一些板凳、条凳或者砖头,这就是得天独厚的阅览区。

    每当中午上

  • 侄儿电话告急,侄孙的奶粉只能支撑三五天了。下午刚下班,妻和我赶紧带上拖箱,驾车直趋福田口岸。

    口岸旁有个停车场,一条小道直通停车场入口。刚拐进小道却不得不暂停下来,从小道这头一线延伸出去的是一辆接一辆等待进入停车场的小车,入口还远着呢。挪,只能是一步三停慢慢地往前挪,忍着出一辆方才进一辆的节奏。

  • 广州离深圳不到两百公里,开车走高速也不足两个小时,绕城而过也不知多少次了,可一次也没把广州作为目的地。临近开学,妻子和我商量,抽两天时间游趟广州。

    后天就要出行,出行的路线得先定下来,早晨七点从深圳出发,先到顺德清晖园,中午再到番禺余荫山房,加上先前游览过的东莞可圆和佛山梁园,岭南四大名园就都逛

  • 傍晚时分,老婆和我驾车去逛南山宜家。还是老规矩:虽有导航,但走错路是必须的。绕了几个圈,走了冤枉路,耗了几升油,伤了不少神,终于到达了超大型仓储式家居超市--------宜家。

    逛的兴致此时尚在其次,填饱肚皮抢得前来。进了门,直奔二楼餐饮部。这里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类似麦当劳,又似肯得基,不过规

  • 在三峡,我们没看到急流,也没逢过险滩,那几个让人谈之而色变的江滩,因为碍于航行的缘故,又由于三峡水位的大量提升,炸的炸,淹的淹了。我们在看似平湖的三峡中荡着,四围是泛黄的江水,水上漂浮着大量的白色垃圾和断截的灌木杈,临近下游西陵峡宽阔的江面上,来来回回蠕动着几艘清理垃圾的铁壳船。或许是下雨的缘故吧,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