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里行间很少提及老家古城,并非忘却,而是害怕一旦拧开记忆阀门再无关闭可能,从此决堤、势若奔江。

    ——题记

    提起古城,很多人一下子会联想到西安、平遥、丽江。若非垣曲人,是决计不会想到这个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古城。其实,垣曲的古城身份一点不亚于这些走进文化历史名城的名胜古迹。垣曲的古城商朝建都、春

  • 说到吉县,有两个名词很重要,一个是中国排名第二的壶口瀑布,一个是山西土皇帝阎锡山苦心修建的克难城。

    三月的日子虽是步至春天,仍旧有阵阵的寒流侵袭,时好时坏的天气如同走一步退两步的裹足老太太。一日无所事事,几人闲谈,同伴偶尔提起壶口瀑布,心中却是一动,当即应诺张罗。三月九日,聚集同伴五位,驱车进发

  • 未曾迈入普救寺,就领略了它的精妙。

    普救寺坐北朝南,居高临下,寺院依山而筑,错落有致。南、北、西三面临壑,东北方向依塬平展。远望巍峨建筑的室顶屋檐在枝繁叶茂的翠绿树枝中隐现,有飘逸的感觉。青瓦红门时时露出,点缀得恰到极致。细眼可以辨别出曲折的台阶,左左右右地穿插与厢房之间。耸立的莺莺塔端坐中央,

  • 跳跃的文字添上婉约的笑,这就是张爱玲,也是一本线装书。

    初识张爱玲,源于网络。七八年前刚刚进入网上冲浪,便遇见了“一本线装书”这个名字。每一次拜读她的作品,都感觉如同躬身进到一间古色古香的书屋,浓厚雅典,很是醉人。曾经有学者说线装书是中国文化的根本,是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失去线装书就相当于凿沉了

  • 世人,喜莲者众,为莲者寡。咏莲之说,始于先秦,起于战国,兴于李唐,盛于北宋,以濂溪为极致。

    莲者通廉,故,颇受赞。屈大夫高洁之身以为衣、以为裳;茂叔正直,惜其雅丽端正、清幽清寒,故颂其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至于好事者称其芙蓉、水华、玉环,足见仰慕之心;有精细之人,呼花蕾为菡萏

  • 深秋,红叶唱响了压轴戏,皇姑幔就是最灿烂的舞台。

    九九归一的重阳节踏着碎步来临,红叶便在枝头搔首弄姿,以此激吻被冷雨麻醉的秋日。娥皇、女英依托隆起的山梁在远处的幔帐里含笑致意,将一瀑长发从山涧来回游走,两边突兀的巨岩忍不住伸手梳捋,一曲山高流水就此吟唱开来。

    白云醉醺醺地在深秋里泼墨作画,冷

  • 大雅不拘小节

    初识王玉峰老师,源于《舜乡》的复刊之后。每每看见这个人的文字,感觉与众不同,文笔同山上山下的野草一样长得随意,大白话充满字里行间,读个开头觉得兴趣不大,到了半截若有所悟,一口气看完却令人陷入沉思,叫人忍不住拍案。一连将《麦前》、《张鱼》和《蒿说》三篇读完,顿觉爱不释手,心里极是崇拜

  • 张丽,是一个甘愿将心掏出来揉碎为茶施肥的人。

    我对茶文化一直有着抵触心理,固执认为茶文化是淮河以南对北方固有文化的一种侵略,有点武断。很随意的想一想遥远的三皇五帝时代,三大伟人尧、舜、禹都在北方筑土为墙,建都为国,一个从事农业的泱泱大国自然将文化和经济压缩在都城中心的圈子里,南方地处蛮夷发展受制

  • 有时候你想不到,一碗饸烙面里面也有大学问。

    饸烙面是晋东南地区极有特色的一种面食,在垣曲、绛县、翼城、曲沃一带很是流行。老式的饸烙机是用桦木做的,长有一丈多,是利用杠杆原理将面挤压到水锅里煮熟而食的器具,可惜很笨重,如今已经不用了。现在人用的饸烙机是铸铁做的,甚至于有不锈钢的,非常的轻巧和简便。

  • 今年的九月十五很是积郁,这一天晚上天狗吃了月牙我居然没有看见。

    本来,闰九月是非常稀罕的,极少见,那帮所谓的专家说下次看见是九十五年之后,叫人感觉愈发珍贵难觅。不仅仅如此,他们添油加醋地说九月的十五将会产生月全食,并且月亮届时将是红色的,如同炖红了的大虾一样令人神往。这样一来让我有些热血沸腾,比

  •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