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杨万里的足迹

    (赵沛庆)

    以前来杭州,我没有去过净慈寺。这次来了,我打算去游一游,寻找一下杨万里的足迹。

    杨万里写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我窃以为头一天晚上,他与林子方住宿在净慈寺,不然,怎么一大早就来到净慈寺?诚如是,我还想知道,杨万里他俩为什么又住宿在那里。杨万里像王维一样信佛

  • 拜谒林和靖

    (赵沛庆)

    林逋自从写了《山园小梅》这首诗,才为时人所知,为后人所敬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后人称之为“咏梅绝唱”。

    在杭州的一天晚上,我忽然心血来潮,欲择日去孤山寻找林逋的足迹。于是打开电脑,查阅孤山地图,欣喜地发现,地图上竟标有“林逋墓”和“放鹤亭”,令

  • 梅家坞,竟有周总理的足迹

    (赵沛庆)

    仲冬的杭州,不算十分冷。那天,最高气温9度,儿子带我们往梅家坞,去体验那里的风土民俗,感受城里没有的乡土气息。我们乘194路公交车在浙大附中站下车后,又乘Y4路公交车往梅家坞。

    公交车大约行驶了50分钟左右,我们就来的梅家坞村。梅家坞位于杭州西湖西南

  • 我与吕斌捉迷藏

    (赵沛庆)

    儿子孝敬其父,给我安装了电脑。第二天,儿子去中国电信办理入网手续,工作人员说,你们小区目前没有线位。儿子又委托了朋友,才上了宽带。

    儿子对我说:“爸,你没事在网上下下棋,看看新闻,学学打字,还能浏览照片,也可访问博客,挺陶冶情趣的!”我默然接受。

    我便在网

  • 舌尖上的哈拉海

    (赵沛庆)

    儿子下班带回一包嫩绿的哈拉海,说是朋友在罕山采来的。这可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我们品尝了一顿,妻子就珍藏到冰箱里,说留着待客。

    哈拉海是大地馈赠给北方人的食物,南方人闻所未闻,更别说吃了。哈拉海别名螫麻子、狭叶荨麻,生长在山地的林缘、灌丛、沟帮,因茎叶上长有蜇毛

  • 失恋的那个女孩儿

    (赵沛庆)

    6月份,我在《赤峰日报》上看到了那个女孩儿写的一篇散文,豁然闪出灵感的火花,忆起封尘的往事,于是写了这篇文字……

    80年代初期,女孩儿师专毕业分配到我们这所农村中学,因为她是学中文的,任初一语文课。她对教学工作很认真,备课、批改作业都是一丝不苟。她爱好文学,

  • 借书漫谈

    (赵沛庆)

    我走到书橱前,去查找朋友写的一本书,不经意看到借文忠兄的那本书尚未送还,便引起了此文话题。

    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患疾在城里做了手术。手术前,他买了一部《三国演义》,以备在住院时,打发难熬的养病日子。父亲病愈出院后,把《三国演义》拿回家。我见到后十分高兴,我家

  • 山 哥

    (赵沛庆)

    我到仓房搬出书箱翻找资料,忽然看到那本臧克家作的《毛主席诗词讲解》,好像见到多年未见的故人,立即想到这本书是山哥送给我的。倏地,记忆的思绪穿过时空,脑海中浮现出与山哥的一幕幕往事••••••

    山哥名叫杨树山,大我五岁。他读小学五年级时,因父亲工作调动,把家搬到我们

  • 莫怪苏涛陪我醉

    (赵沛庆)

    最近,在网络中看到几篇写苏涛的文章,获悉了苏涛十多年来的概况和成就。今天,对苏涛真得刮目相看啦!

    几年前,余秋雨先生来赤峰讲学。在赤峰逗留期间,偶尔看到一张刊登苏涛书法作品和苏涛书法展览介绍的《赤峰日报》,见苏涛的书法遒媚劲健,大气磅礴,眼前一亮,未想到赤峰竟

  • 老宅那棵三角枫

    (赵沛庆)

    自从迁居小镇以后,我每年都要回老家几次,而每次回去,总想到我的老宅去看看,看着我亲自设计而建造的那些房屋,看着院中那棵三角枫,感到非常亲切,久久不想离去。

    去年的一天,亲属的孩子办喜事,我又回了一次老家。闲暇之时,我信步向老宅走去。边走边抬头张望,可是,怎么也

  • 上一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