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点找道具
由余干本土作者编剧创作、在余干本土取景的电影《芦花》定于4月3日正式开拍,把西安电影厂的导演谢铜和他的剧组一班人忙了个人仰马翻。
从3月24日电影剧组正式进驻设该县“大本营”那一刻开始,谢导演就和剧务、美工、策划人员以及先期抵达的演员紧张进行拍摄前的准备工作。大家忙着进行采点
2021-03-02 10:32改革开放三十年,电视早已走进千家万户,如今中国人的电视机保有量近5亿台,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平到平板,从普通到高清,从模拟到数字,从CRT到液晶……电视机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从一个角度彰显了三十年来中国百姓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
我出生于七十年代。小时候在农村那时只有少数人家有收音机,根本没有电视机。
2021-03-02 10:26丙申初春,东风浩荡;时在周末,油菜金黄。
管枥王兄,金玉约商;八九同道,车马前行。
昌万路边,无限春光;载笑载言,驱彼乐乡。
主人殷勤,恭迎路旁;菜根楼前,握手问长。
王兄楼名,耐人思量;咬得菜根,万事成常。
新筷新碗,情深意长。高朋满座,雅客盈堂。
珍肴满桌,欢笑满房。大坛
2021-03-02 10:08吃完了端午棕,赛完了龙舟,又到了鄱阳湖畔余干康山渔民开港捕渔的日子。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江西儿女的母亲湖。在鄱阳湖沿岸渔俗中,作为渔家盛事的“开港”具有重要的意义。早在明朝末年开始,每年禁渔期结束,余干、南昌、进贤和新建等县渔民们约定日期,备美酒,买爆竹,驾渔船,如梭似箭,云集于余
2021-03-02 10:06儒释道的精彩对话
——略谈吴仕民长篇历史小说《佛印禅师》
卢新民
长篇历史小说《佛印禅师》是吴仕民先生近作。吴仕民先生几年来一直用细腻的笔触书写鄱湖故乡风土人情,先后出版《铁网铜钩》、《旧林故渊》等多部乡土题材长篇小说,展示了一幅幅鄱湖历史风情画卷。《佛印禅师》一书将笔触转向宗教领域,这
2021-01-18 16:26江南古县,兹名余干。北枕鄱湖波涛,南倚李梅奇峰①,西顾匡庐,东望三清。千里信江,滔滔入湖;青山秀水,沃野生香。百万人民,安居乐业,有江南名郡美誉、梦里水乡妖娆。
余干历史,源远流长。昔华夏初成,有族三苗。繁衍百越,其势盛者为干。干越之地,东抵于歙②,西及豫章③,南达瓯徽④,北至番甸⑤。乐安河畔仙
2021-01-18 16:22《朝阳初醒少年情》一书即将出版,韵风同学将书稿发给我,希望我写几句话。
刘韵风同学多年来一直热心于文学创作,2017年毕业于余干中学。这是一所有良好文化氛围的学校,曾走出彭生茂等一批作家。这里不仅是刘韵风同学人生的重要学习阶段,也孕育了他的文学梦、作家梦。
在《自序》中,刘韵风说自己自小沉默
2020-07-16 17:20房子背后的疯狂与悲凉
——谈彭生茂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房子》
文/卢新民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剑客》中的诗句,也是江西知名作家彭生茂创作长篇小说《房子》的真实写照。在沉寂多年之后,彭生茂以煌煌63万字的现实主义巨著,再一次让文坛见识了他的写作实力,成为一段时间以来
2020-04-15 17:00鄱湖之美,美在壮阔,美在水天之间色彩绚丽变幻,美在朝晖夕阴、四时荣枯景色不同。烟波浩淼的鄱阳湖,它的每一刻都是一幅生动美妙的水景图画,每一刻都是一首动人的诗。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曾留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美诗篇。鄱阳湖的日出气势上定然不落下风。为了见识鄱阳湖的日出,秋
2019-12-19 09:01《心涌甘泉济沧海》
——鄱阳湖鹏辉生态园采风
文/卢新民
知青故里,今日甘泉洲
甘泉古井,辘轳,草绳
木桶里井水清洌依旧
数千垦殖大军
不见踪迹 惟知青记忆
留在这方土地
知青饭店 知青妆扮服务员
墙上毛主席语录
红色年代政治宣传画
甚至于每个餐厅
2019-09-12 08:52-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