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樊文博

    妈妈出院后,弟弟妹妹不愁没人照顾了,他向舅舅借了二十元钱,跟同村的一位年长的大哥坐长途车去他们地区所在市找活干。虽说已是三月中旬了,但那天天气很阴冷,母亲含泪送他离开。经过县城的时候,他抬眼向学校的方向望去,一种悲壮的情绪涌上心头。想起逝去的爷爷一直指望从小成绩优异的大孙子考上大学,

  • 二、青春懵懂

    文/樊文博

    转眼五年级完了就升到了初中,她妈妈因爸爸的关系调到了县城上班,她只能跟随妈妈离开这些儿时的小伙伴,去县里的初中上学了。他坐在宽敞的教室,心里感觉空落落的。偷忘一眼身边严肃的女同桌,有点酸楚的想起她。小学最后一个暑假过完要离开的时候,她为此哭闹过,要跟奶奶在老家上学,

  • 他和她

    文/樊文博

    一、儿童相识

    一九八零年九月第一天,刚满七岁的他被憨厚朴实的父亲带到大队里的小学报到。

    一个两鬓斑白的老师问他:"一只鸡几条腿?"

    "四条腿。" 穿着自己妈妈织的粗布裤子,屁股上打着两个圆补丁,胆怯稚嫩的他回道。

  • 苏沪记忆(二)

    文/樊文博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唐.白居易

    最初毕业的工作地虽然地处苏北,但出差去外地,都要到苏南转车,那时候苏北南部没有铁路。节假日的时候,也很乐意去江南游玩。记得一个周末,不安分的我,来到了传说中水漫金山寺的镇江

  • 苏沪记忆(一)

    文/樊文博

    因为懂得,所以珍惜,穿行,飞度的光阴。所有的花开,都有温馨的理由。所有的叶落,都写着浓郁的牵挂。

    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这么一句美丽的话,勾起我对刚大学毕业那两年的生活回忆。时光回到二十多年前,那片深情的土地拥抱了我的青春。一群年轻的兄弟姐妹和我一起哭,一起笑。如今

  • 惶恐中年

    文/樊文博

    行人的脚步越来越急促了,冬天到了。

    岁月如刀,还没适应角色,不惑之年就悄悄来临了。生活的戏份猛然增多,咧咧跄跄的赶路,疲于应付的身心,到了夜晚,也很难全然的熟睡。城里不寂静的夜里,入眠很浅,一丁点动响,都能让人惊醒,发呆半天才能迷糊……这就是我的中年生活,如此的惶恐

  • 瑾以此文思念我的兄弟们——更是对兄长伟杰的怀念

    文/樊文博

    听到一些事,明明不相干的,也会在心中拐好几个弯想到你。

    引用这句感人的网语,开始下面的文字:

    思念,有几许甜蜜,怀念却更多是苦涩,何况是在清明这个伤感的时节。

    去年农历十一深夜,等路上车辆行人渐少,拿着提前买好的纸钱,来

  • 文/樊文博

    昨日下午,想着儿子写作文,很痛苦,就和媳妇去书店给孩子买些书看看。到了书店,很是惊讶。多年没到这个地方来了,因为网络时代的缘故,觉得这里不再是很需要的地方。人很多,但是很安静,站着的,坐在地上,看书的,大人小孩非常多,媳妇说现在书价贵,好多人在这里看书,舍不得买。我一边走,一边浏览,

  • 文/樊文博

    一条破旧但热闹的街道人来人往,一群小孩聚集在一个书摊旁。蹲着的,铺张报纸坐在地上的,书也是放在旧报纸或者牛皮纸上的。那就是我们小时候租看小人书,我们那里方言看画书的情景,我们就在镇旁住,有集的时候,这样的场景很是自然。

    记得我和哥哥也用自己积攒的小人书,摆摊租书,好像是看一本3分

  • 文/樊文博

    已经进入后半夜了,劳累了一天的大人们,都已经熟睡了。忽然村子里有轻声的狗叫,仔细听还有猫叫。早已在被窝里焦急等待的我们偷偷穿好衣服,蹑手蹑脚的溜出家门。

    不一会田间的小路上,我们一大群孩子,就像行军队伍一样,迈着轻盈欢快的步子,一路小声嬉闹,猫腰前进。目的地就是邻村的西瓜地,我们

  • 上一页 12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