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灯笼
桑明庆
刚刚送走春节,又迎来了热闹的元霄节,一月双佳节实在是可喜可贺!元宵节是逛庙会、吃元宵、猜灯谜、看花灯的节日。
在小时候的记忆里,乡下老家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要做灯笼,以此预示在新的一年里日子红红火火。
做灯笼的材料很普通,就是玉米秸秆高梁秸秆,
2015-02-26 08:35过 年
桑明庆
小时候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好饭,如炒肉、饺子、白馍,还能放鞭炮、穿新衣服。
上学后也盼着过年,因为学校放假可以不用起早贪黑的上课,作业也不多,还可以与小伙伴好好的玩几天。
参加工作后同样盼着过年,因为可以领点福利,放假后不用考虑工作上的事,工作中的烦恼事可以放
2015-02-21 13:23年的味道
桑明庆
进入腊月,在人们匆匆的脚步里,大街小巷浸透出的那温馨、喜庆、熟悉、醉人的年味,如晨雾一般氤氲扑面而来。
在儿时的记忆里,只要吃过腊八饭后,小孩就会掰着指头一遍一遍的倒数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小伙伴们见面问的最多的就是新衣服买了没有,你家买了多少鞭炮,有没有蹿天候、二踢脚。
2015-02-21 13:23水 泉
桑明庆
水泉是乡政府的炊事员,四十五六岁,中等个、微胖、方圆脸,一边倒的发型,不善于言辞,有事总是闷在肚里。
水泉炒一手的好菜,色味型具佳,这是他的父亲传授给他的。他的父亲也是一位炊事员,在乡政府食堂干了一辈子,直到退休。水泉拿手的好戏不仅仅是炒菜,更好的是拽面条,他拽的面又细
2014-12-05 17:16老 葛
桑明庆
老葛是我乡原党委副书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他退休后没有回家,在乡政府当起了门卫, 把老伴也接到了乡政府,吃住在门房。
老葛是“工农”型的干部,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人缘很好,与他开玩笑的人很多,就连我们这些比他小40多岁的年轻人,有时也要和他开上几句玩笑。他住的门房上下班时人
2014-11-13 11:39有生哥
桑明庆
有生是我二大娘家的大哥,今年74岁比我整整大出二轮,是县原商贸局退休干部。从小在我的记忆中有生哥是一个很勤快、孝顺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喜欢学习,尤其热爱古代文学的人。
我二大娘命很苦,在她23岁时我二大爷就去世了,当时有生哥一岁多点,二大娘还怀着6个多月的二哥。二大娘含辛茹
2014-10-28 12:31雨中送女儿上学
桑明庆
那天下午,天下起了小雨,女儿要上学,尽管公交车站离我家不到200米,我还是打着雨伞扛着书包把女儿送到公交车上。望着远去的汽车,我想起了自己上学离家和回家的情景。
我上高中时住在农村,学校离家十多公里。每当我上学走的头天晚上,母亲总要烙好多玉米面饼,腌制几瓶萝卜咸菜
2014-10-22 11:34相识杨向东
桑明庆
杨氏家族出名人,
向天高歌动风云。
东方吹来春满眼,
神刻方寸写人生。
这是我为杨向东先生写的一首“藏头诗”。在认识杨向东之前,我就从各种媒体得知,杨向东先生是我市著名篆刻专家,笔名:旭光,东方铁,别号:千印富翁。他自幼爱好书法篆刻艺术,长期坚持业余自学。
2014-10-17 16:41梦里故人来
桑明庆
梦里故人来,身披田野风。
粒粒五谷芳,声声乡音浓。
老井飘酒香,村畔夜月明。
喜鹊登枝唱,白杨故里情。
2014-09-30 09:55家乡的小溪
桑明庆
我的家乡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浅山区,村南有一条小河,这条小河有一个很大的名字“汾洪江”,汾洪江其实就是一条小溪。孩童时对家乡的这条小溪印象特别深刻,以至于在我成年后的脑海里,仍无数次地翻滚这条小溪潺潺不息的流水,久久地挥之不去,已记不清多少次在梦里与她相遇。
家乡是个二千
2014-09-24 16:33-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