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人子,已有多年,虽遇人无数,却大多是陌生人。这种相遇看似是肤浅无聊,但也并无遗憾。人生在世,图的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烟雨朦胧之美,若终日见到的只是熟悉的一面,岂不是烦也要烦死了。
想当年,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是何等的闲适。可是,虽无车马之喧,但遇上几个人想必也是在所难免的吧?
某日,陶公低
2014-10-08 15:45明天就是世界读书日了,然而在我的在记忆中这个节日好像从来就没有给我留下一个清晰地概念,直到今天才觉得感慨万千,相见恨晚。
两个月前我一直在拜读余秋雨先生的诸多文集,恰好读到《行者无疆》里面的一篇文章,叫做《奇怪的日子》。文中说莎士比亚是在四月二十三日出生的,而他去世的时间也是四月二十三日。这样轻
2014-10-08 09:01每一个人都是注定要死的,不管我们承认还是不承认,这件事情对谁来说都是迟早要来的。有些人不想去死,千方百计想要得到永生,可是折腾了一辈子,最终还是没能逃出命运的捉弄。仔细的想想,有时候还真觉得人真是一个可怜的生物,明知有死,却仍然选择坚强的活着。
其实每一个人对待生死的态度不尽相同,有的人可以甘愿
2014-10-07 10:22“文化”与“culture”的区别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三岁的小孩也能清楚的辨析出它们的不同,一个中文,另一个是英文,很简单的事情嘛。可是,理智却很严肃的告诉我,事情远非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文化”和“culture”只是两种不同地域所产生的各自名词而已,来回的探究和解释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意思
2014-09-22 08: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穿越了千秋百代,世事沧桑之后,为何仍然让我觉得动人心弦,暗合心意呢?大概这其中多少蕴藏着一些人生哲理吧,也可能这唯美的诗句中有着我们大都难以逃避的事实。
如果以一个纯正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自然万物,我们会发现大凡我们所能感知到的东西都不是以绝对
2014-09-18 08:20我所理解的书趣
一
我不知道书对于人来说是有多么的重要,我也不想以一个多么博学的姿态去劝勉一些我认为极为沉沦的人去尝试着走入书的世界,漫读经典,以达构筑一个深刻的灵魂。究其原因只有两个,其一在于我不是一个博学的人,其二是读书或许也讲究一种境遇,强求不得,推扯更不成。
历史上真正与书达成共
2014-09-16 08:57- 上一页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