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自然的调色盘中,春花、夏树、秋叶、冬雪,总是依循着季节的变易而不断幻化。春天,繁花锦簇,色彩缤纷绚烂;夏季,艳阳雨水,大地绿意盎然;秋天,凉风轻拂,林木泼洒彩装;冬季,寒气凛冽,万物银白换妆。

    在这四季之中,夏、冬两季,大地色彩较为单纯,类皆以单色系列为主轴,非绿即白;至于春、秋时分,则是色

  • 楼顶,有一座自己搭建的木质瓜棚,原本是用来栽种丝瓜的。不过,最近几年以来,它的功能已经有点转变,因为在这座丝瓜棚上面,有时也会同时生长着同样开着黄色花朵的南瓜和冬瓜。在这有限的棚架空间里,也可说是风情万千──三种瓜藤相互交错,三类瓜果处处垂挂。

    这种楼顶瓜棚风情的变易,主要是原本在夏季会处处垂挂

  • 这是一座三层楼的挑高建筑,在周遭低矮树木的衬托下,显得特别突出。由于旁边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居高临下凭栏远眺,可谓视野无限。

    这栋座东朝西、面向台湾海峡的建筑,系座落于我的童年故乡──台南的学甲地区,也是我父母刚刚迁入的新居住处,它有一个慎终追远的名字──陈姓怀恩堂。而今年的清明节,我就是带着家人

  • 仲春三月,大地惊蛰过后,原本蛰伏的丝瓜种子,似乎已经如同“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般,闻到了春天来临的讯息,纷纷从泥土之中冒出了头。一幅年度的丝瓜生命长卷,又将随着季节的更迭幻化,从春天季节开始,一直延续到秋末冬初的时分……

    栽种丝瓜,对我而言,可有着一份特殊的情缘和感情,它不仅延续着过往农村刻苦生活

  • 为了要参与一位研究生的论文计划口试,我临时去了一趟花莲。而这一趟往返高雄和花莲的两天行程,却意外地让我在回程的花东路上,欣赏到了绵延不绝的山林氤氲美景。

    山岚萦绕,雾锁群山,在一片虚无缥缈之中,泼墨出一幅幅生动曼妙的国画山水画作……

    仲春三月之末,一道锋面通过台湾,气温瞬间下降,春寒

  • 由于要参加新任校长的就职,我又再度回到曾经任职四年的地方。虽然将近二十载的岁月匆匆已逝,但是每逢岁末年初路过该校之际,仍会被那绽放在高高围墙上头,绵绵绿意中的橙色花朵所吸引……

    一、缘起──四载因缘无量义

    这是一段极为特殊的花卉情缘,它从无到有,从绿意盎然到橙红惊艳,每年绽放着两次的花开奇迹

  • 大地是一首生命之歌,是由大自然与个人共同作词、谱曲。大地景物类似,个人心境有别。因此,相同的环境生态,不同的心思静观,结果也将会有所不同。

    泼墨无垠大地,挥洒有缘人生。当心胸开阔,视野拓展之后,静心徜徉于这块浩瀚大地,我们将会步步新奇、处处惊艳……

    我出生于农村,那里没有高山,甚至连

  • 西元1999年,台湾遭逢七.三级的“九二一地震”,造成重大的灾难。为求“人心净化、社会祥和、天下无灾难”,慈济在那一年的岁末,首度于台湾北中南,举办九十六场次的“社区岁末祝福”活动,开启了慈济岁末祝福的新页。

    这样的感恩祈福会,后来逐渐开枝散叶,不仅参与人数逐年上升,也由台湾迈向世界五大洲。虽然

  • 这是一座环保站,矗立在静思堂的西侧,一条原有的小路,阻隔了行进的流畅度。它启用才刚刚两年多,尚属发展阶段,却拥有一个全球唯一的名字,是台湾三百多个环保教育站的其中之一。

    为求与一路之隔的高雄静思堂建筑形式一致,环保教育站主体系采钢骨人字形结构,在其前庭与大门之间,另有一座四角形的凉亭独自屹立,上

  • 每当空闲时分,我总会刻意到楼顶菜圃区走走,希望借着暂时离开书桌的机会,给予眼睛一个休息的空间。其实另一主要目的,乃是不放心楼上的那些植栽,是否出现了口渴的现象。

    石莲花,因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因此被誉为一株“永不凋谢的花朵”。原产于墨西哥,虽然它性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但是在我栽培石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