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秧苗青青
在农村,有农忙、农闲之分,春种是仅次于双抢的农忙之一。清明前开始,赶在季节内插完,时间很紧张。
作为刚下乡的知青,插秧是一关。你插秧时的快慢、好坏是评当年工分的重要依据。
一大清早,懵懵懂懂跟在大队后面,肩挑一担大簸箕,在里面放一把截好的稻草。
到了一块秧田前面,
2014-03-17 09:31浅浅田沟水
下乡的时候,淘米洗菜、烧汤做饭用的都是井水。村里有好几口有些年头的井,青石的井圈,石砌的井台,十几米深的井水在大旱之年从不干凅。
家家户户有一只大缸,男人每天去井里挑回清凌凌、甜滋滋的井水,主妇在家是没有断水之忧的。那时候农民会自豪的对知青们说:“你们城里有什么好,连喝点水都要花
2014-03-14 11:26挑水轶事
下乡的前三个月,吃饭是安排在农民家里。队里直接把补贴给知青的伙食费给房东。这样可以免去知青们刚刚下农村时的不适应。
和房东像一个家一样过日子,烧饭做菜我们是插不上手的。等干完活回到家,饭菜都已经好了,尽管没有什么好饭菜,但是直接上桌就可以吃了。
几天下来,自己总是吃现成的,感到
2014-03-11 17:12做秧田在农活中不算苦活、累活。但是踏破水田里那层冰,赤脚在冰冻的田里做秧田就是另一番风味了。
69年的冬天特别冷,连续几次大雪,最低温度零下7度。
一直到开了春,还有时不时的倒春寒来袭。
农田的规则是节气不等人,到了时间不做好秧田,及时播下秧谷。这一年早稻的收成就无从谈起了。
刚下乡
2014-03-06 14:40雷雨奇观
诗人刘禹锡在他的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两句描写自然景色,借喻内心感情。东边阳光灿烂西边雨绵绵,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
在我下乡的时候,也遇到几次山这边下雨,翻过山却是大太阳。这样的天气倒是好理解,风吹云走,遇山而止,云不来,自然就没有雨了。{p
2014-03-05 13:15父亲若茶
清明时节茶青青,揉成龙井翩翩身;
捻就观音淡泊志;焙出普洱醇香魂。
清明将至,每当泡上一杯茶,看着袅袅升起的热气带来的淡淡清香。不能不想起离开十个年头的父亲。
父亲从十七岁开始学制茶,学茶、知茶、爱茶,六十余年的岁月,茶深深融入了父亲的血液和灵魂,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
2014-03-03 09:45难忘那一泓清水
下乡在天目山麓的一个小山村,那里青山环抱,一条清溪从村边缓缓流过。
除寒冷的冬天外,其他的季节每天干完农活,肯定会到村边的大坑(东苕溪)里游泳。说是游泳,更多的是让一泓清凉的溪水洗去身上的暑气和污垢,顺便洗洗自己的衣服。
最佳的地方是在吕家坞的桥边,哪里有一个深潭,水宽二
2014-03-01 10:25小草颂&野草叹
最开始对野草有好感是来自初中课本中白居易的一首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那时就佩服野草的顽强,虽然经历大火,寒冬,依然是占尽春
2014-02-26 14:40花草飘香
第一次进村,就见那弯弯曲曲的田塍路边大块大块的田里大多长着一种草。
那些草矮矮的,稀稀拉拉的长在田中,还没有能把黑色的田泥盖上。小小的圆形叶子、细细的茎杆,冬天的寒风吹过,摇曳中显得是那么的瘦弱。
慢慢知道他的名字是花草,在以粮为纲的年代,会有那么多的地种这些看看不起眼的花草当
2014-02-24 08:46山路弯弯
退休后,整理自己的资料,整理的过程,是在回顾自己的人生。
知青岁月在我的人生中时间不算长,仅仅三年零三天。(从1969年1月10日到1972年1月13日)本来只是想自己写了留给自己的女儿,让她知道上一代人走过的路。
但是一次在一个论坛上看见这样的对话:一个知青在论坛上发帖写知青
2014-02-21 16:54- 上一页 12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