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学期要搬新校址了,这一段时间以来上班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拾自己的东西。以前舍不得扔掉的,这次下了决心,统统扔掉了。

    同事说,搬三次家等于着一次大火,此话一点不假。搬这一次家,我的东西就只剩下三分之一了。

    有人问我:要搬新校址了,对这里是不是有留恋呢?这个问题我还是第一次面对,因为我从没

  • 那些留给我这个小本子的孩子们应该早已忘却它的存在了吧?可我却一直保存着。

    因为下学期就要搬迁校址,于是,今天到校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彻底清理柜子里的东西。

    当翻到一个用彩纸包封书皮的小本子时,实在想不起里边到底是什么内容了。翻开一看,才恍然大悟,那是我的学生“小鲁迅”(因他的文风颇似鲁迅而给他

  • 我对石榴树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每每看到红红的石榴花,看到圆圆的青肚皮的小石榴,情不自禁地便会驻足良久。

    看到石榴,眼前便自然而然晃动起离世已久的爷爷奶奶的影子。打我有记忆开始,爷爷奶奶院子里的台阶两旁就各长着一株高大的石榴树,结果又多又大又甜。成熟之后剪下来,奶奶是必分给左邻右舍的。当然,爷爷奶

  • 闯过高考,你以为你度过了人生中最不堪回首的一段时光,但后来你会发现,你度过的是你一生中最美的时光!

    ——题记

    去年的这个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收藏又一段时光》。再读,一如去年的今日般感慨万千。于我而言,三年一个轮回,有时仅仅一年,便要和朝夕相处、喜怒相伴的学生们说再见。个中滋味,只有自己体会。

  • “占用时光如此短的人,却又最爱对时光发一通又一通的议论,殊不知发议论的同时,又有不少时光白白流过。分量再重的议论,也无法挽留时光。”

    确实,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与那些存放于博物馆里散发着朝代气味的青铜器相比是何等的渺小和短暂,但我们依然会时不时停下脚步,感怀嗟叹一番。尽管于事无补,因为时光不为任何

  • 人在年轻时总会做一些错事,有的也许无关紧要,而有的,待你真正懂事时就会深深地自责。

    缘于性格上的内向,不善言谈,也不事张扬,骨子里还有几分小清高,所以,上师范时曾一度被同学误认为有点看不起人。其实不然,爱憎分明而已。

    喜欢的,可以掏心掏肺,知己面前,无所而不为,活脱脱一个没心没肺。然一旦不喜

  • 孤陋寡闻吧?第一次知道“520”是“我爱你”的意思。向来对数字不敏感,所以,凡是和数字有关的东西就会显得迟钝。比如手机号码,至今为止,能够记住的不会超过三个。

    节日有点多了吧?除了外国的情人节、中国的情人节,现在又出来一个网络情人节,真是让人眼花缭乱。不由得不发出感慨!

    我还是觉得日子就是日

  • 一念之间,便有了这次香山之行;又是一念之间,竟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来北京二十多年,去香山仅两次,但一次也没爬上鬼见愁。曾经在周末的时候,冲动之下差点付诸行动,可最终总因惰性和胆怯让这个愿望搁浅。

    今天,终于不再犹豫,六点四十左右出了家门,很快便坐上公交车。车上一水儿的大爷大妈们,一看便知是去

  • 今天得空,去了西四南大街43号——正阳书局,也就是“北京砖读空间”。

    知道这个地方,源于几天前看北京科教频道的一档节目,才知道在北京西城砖塔胡同的“万松老人塔”院内开了间书局,是北京首个在文物保护单位中建立的非营利性公共阅读空间。

    镜头中, 主持人和崔勇是边喝茶边聊天,环境看起来是相当地幽静

  • 今天上午带学生做阅读,是陈忠实的散文《难忘一种鸟叫声》。不知学生是否受到了感染,我确是被深深打动了的。作者所写的每一件事,都唤醒了我沉睡着的记忆:麦收之后终于吃到白面锅盔的满足,烈日暴晒下搂拾麦穗的艰辛,那些不都是我曾经身处其中的感受吗?

    读罢文章,我对学生说:“你们的感受也许真的不如我深刻,这

  • 上一页 1234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