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因《白鹿原》声名大噪的陈忠实先生的猝然病逝,如同星辰陨落,举国同悲,在全国掀起了悼念狂潮,是缘于国人对他的崇敬和缅怀;那么,作为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老子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安市西周文化研究会顾问、陕西周至楼观台道文化研究会顾问兼研究员、中国散文学会周至创作基地主任、周至县文学领军人

  • 正月初十是个特别的日子。

    在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中,我们神灵寺村七八两组又迎来了第六届太白敬老节——旨在通过邀请七八两组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人共赴感恩宴的方式,来答谢回报老人们的劳苦功高,并以此弘扬和传承孝道,让孝行深入人心。

    作为八组成员之一,我有幸参加了整个庆祝活动。

    刚入活动场所,就

  • 祝寿作为弘扬孝道的一种形式,备受人们重视。两个多月前,我就应邀参加了侯景祥老先生的七十大寿庆典。侯老先生家住周至县四屯镇下侯家村。在全县文化界,颇具声望。周至县数个社团组织领导、侯老先生的亲属、朋友、文友、家人等百余人参加了庆典,那种吉庆隆重的场面,至今叫我记忆犹新。

    整个寿诞庆典在周至县二曲街

  • 最近,一听到风声雨声,我就情不自禁地发憷。以前曾在电视上看到过外国地区刮台风,闹得家破人亡的新闻报道,对此除了唏嘘不已外,其实内心并无多大感触!因为自己并没亲历过,又怎能有切身之痛呢?可是,前几日的一场暴风骤雨,不仅是我平生罕见,还委实叫我领教了风雨无情的可怕!

    那天下午,天气异常闷热。以我的经

  • 最初认识王克勤,是缘于路宝莲老师主编的《竹林文苑》杂志刊载的一篇短文。这篇文章是由司晓升老师专门为追忆王克勤先生而写的。文章简略记述了王克勤生前鲜为人知的善行义举,去世时,虽仅有46岁,但由于他一生急公好义、乐善好施、仗义疏财,时人谓之“王善人”。于是,就牢牢记住了这一大名。

    后来,翻阅了相关资

  • 多年前,逛周至县城,在八云塔旁,无意中被一尊用白水泥制作的高大魁伟的毛主席全身塑像所吸引。毛主席身着笔挺的中山装,留着大背头,目光睿智,面容慈祥,正站在雕塑公司大门前,注视着世人。那栩栩如生的样貌和惟妙惟肖的神态,至今令我记忆犹新。随后才知,这尊伟人雕像出自“雕塑达人”吴长全之手。

    吴长全,生于

  • “看那张熟悉的笑脸,是咱的爸爸,看那张慈祥的笑脸,是咱的妈妈。爸爸你博大的胸怀,释放着你的爱,妈妈你甘甜的乳汁,把儿女抚养大。爸爸你辛勤的工作,承受着风吹雨打,妈妈你勤劳的双手,描绘着幸福的家。看到你满脸的皱纹,感动着儿女的心,默默奉献着真爱,是咱的爸爸妈妈。啊,亲爱的爸爸,哦,慈祥的妈妈,您为儿女

  •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坐落于周至县尚村镇神灵寺村的“孝行坊”,就是对紀乃績孝道的最高表彰。

    紀乃績(1713-1778),早年读书颖悟,入国子监。顾念父母年高,辍读力田。双亲寝疾,日夜侍侧,躬调汤药,亲涤秽器。殁后,遵制守庐墓三年。邑侯杨仪,上书请褒奖,乾隆帝立即降旨,建坊旌表。该坊建于

  • 葫芦头是西安传统特色小吃,以“馍块洁白晶亮、软绵滑韧,汤鲜肉嫩,肥而不腻,醇香扑鼻,老幼皆宜,既是佳肴,又是上乘补品”而闻名遐迩。

    据说,1935年前后,张学良的东北军调到西安后,战士因水土不服,饮食差异,腹泻、感冒、腰酸腿痛等疾病不时增多。后来,有得病战士不想吃军营里的“大锅饭”,到“春发生”

  • 第一次吃翠峰饦饦,还是在九年前。那时我和学校外联处的马处长、张副处长一同到周至县翠峰乡官村初级中学招生宣传。各班逐一宣传完毕,没想到已临近午饭时间。该校校长为人热情,硬要挽留我们吃个便饭。我平素爱吃面食,尤以酸汤面为主。生怕人家因好客而蒸米饭。没想到,盛放在我们面前的竟是我从未吃过的翠峰饦饦。校长还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