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古东坡酒飘香

    很早就知道唐宋八大家的苏东坡 ,二十多年前随单位举办的活动到得“三苏”坟(即现在的三苏园),很荒凉,没有售票的地方,一个农民模样的老者每人收了我们两块钱,大致讲解了“三苏”坟的来历和园中柏树朝向的寓意。后来又去了一次,乃至后来的很久,我都没有搞明白“三苏”中谁是父亲谁是儿子谁是弟

  • 在这个高科技花样翻新的商品经济时代,旅游的形式更加人性化,经济的因素在大众阶层占主导作用。这次随别的群去看九龙瀑布和白河漂流,就充分体现了经济的特点:百多公里的行程,看瀑布门票50元,漂流门票120元,还送一张全省通用19个景点免票的年卡外加一瓶矿泉水,才收A费95元。虽然出行淋了雨,虽然爬山出了汗

  • 穿越,不是穿越时空,回到侏罗纪或是回到青春少年,而是群组织旅游绕开景点正门逃票的一种称谓。自然景观本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窃为生财工具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次穿越的少林寺,菩提达摩面壁九年得悟大道,其真旨也不是为后人圈地生财。我的母亲也不到八十,实则七十有九,号称八十也。带领母亲穿越近千米的五峰山实不是

  • 不知道去了舞钢多少次,没有什么特别的记忆。上周去看妻儿,也就短短的十几个小时,沿湖边走了走,颇有一些感受。

    小的时候知道那里叫铁山,离我的老家几十里,隐隐望见豁牙的石头山,像天边一样的神秘。听大人说修石漫滩水库,我们庄后边干渠的水就是从那里流来的。我们剜草的孩儿光脚站在水渠里,总有鲫鱼来拱脚。七

  • 多年以来几次路过木扎岭,感觉一“岭”难有闪光之处。这次成行木扎岭一是得益于对平顶山地区游客免门票,二是友人前天在现场传递“树多,有水”信息。

    木扎岭离石人山很近,但属于洛阳。木扎岭的景点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即以大瀑布顶端为界,以下是顺水拾级而上大小瀑布,以上是官帽峰和原始深林。入山门即有人招呼你乘

  • 小时候村里有个白胡子老头,和我一个辈分,弯着腰,背着手,见人笑容可掬,总是轻嗑一声说“就—是”。大人说他是中医先生,我们小孩子不吃中药不以为然,顽皮的学他“就—是”。那时候村里没有卫生所什么的,就知道人丹、清凉油、肥儿丸,发烧感冒了,妈妈就给我们吃一把谷子,或是用葱头在身上搓搓,捂着被子发汗。这也算

  • 走亲戚的习俗不知上溯到公元前什么世纪,走亲戚的涵义和方式也少见记载,但我们每个人都走亲戚。今年春节回舞阳老家就勾起了我很多关于走亲戚的思绪。­

    有人说没有闺女就没有亲戚,有一定道理。传统的亲戚就是娘舅家、姑家、姨家,以及派生出的表亲戚,而现代的同学、同事、战友、老乡、朋友等之间的相互走动似乎也在

  • 明月年年有,今年月更圆,说比今年更圆 的月亮需要再过九年才可以看得到呢。中秋和仲春是相对的,春天花儿开,秋天硕果累,八月的果子—石榴红了,栗子李子梨子核桃枣柿子都相继成熟 ,气候也如春天一样温存,尤其容易引得中年人的共鸣。单说过节,无外乎吃饼赏月串门登高阖家团圆。“坐地日行八万里”,时间分分秒秒匆匆

  • 我们的年不是传说,是实实在在的过年,如爷爷,似父亲,一幕幕场景,一抹抹情结,虽则逝去了多少年,总有一些味道在心头,每逢新年将近,一丝淡淡的思绪涌上心头。

    小时候天比现在冷,进入阴历十月就开始下雪,雪大,再刮风,大雪封门。有一年下了冻雨,整个大地和树木像浇了桐油,没有一丝的风,树枝不堪负重,咯吱咯

  • 车和孩子一样,虽不是自己亲生,也是需要养的,只是不是自己亲自喂养,而是通过别人把自己的物质施加于不会说话的孩子—汽车的。4S店先进的服务是很人性化的,它掌握了车主的几乎全部信息,车跑了多少里程,该什么时间保养它都会及时提醒车主,该更换什么零部件一定提醒更换,可换可不换的一定提醒并列入更换清单。当然,

  • 上一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