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七十岁的生日刚过,寿辰那天,老人家的脸上和平日一样始终洋溢着笑容。她说,年青的时候整天忙碌,从来不记得自己的生日,现在老了到是有儿女们给惦记着,怎么说都是件开心的事儿。看着母亲欣慰的样子,我的心里也有着说不出的满足。母亲就是这样,整天让自己开开心心的。

    母亲出生在四十年代,在那个苦难的时代,

  • 午睡时又梦到父亲了,他不言语,只是把生前惯常的微笑挂在脸上。就像这秋日里的阳光,不浓不淡,有种可以放松的舒适。

    每次忆起父亲,眼前总是浮现出家乡的山,还有开满了山坡的各色野花。那时父亲很年青,后背有些微砣,但丝毫不影响他的清秀与英俊。每到夏秋两季,父亲下班后喜欢带着我去登附近的小山,因为那里有五

  • 每次想到旅行,总是想徜徉在可以悠游天地,自由呼吸的山水之间。而这一站,我选择了上海,选择了无限繁华的背后承载着中国那段特殊时期的历史与文化的“东方巴黎”。

    登上飞速行驶的动车,耳边却一遍一遍的回响着早年播放的电视剧《上海滩》的主题曲: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这似乎是我对于上海一种即空泛又

  • 离开城市的喧嚣,走出物欲的烦恼,这里是被称之为中国画里的乡村、世界文化遗产---宏村。第一眼看到她时,是村口大片的荷塘映入眼帘,正是接天连叶的好时节。我不由得想起曾写下的诗句:“与荷为邻,其人也清。与荷为友,其人也静……”想必村中的人们正是过着这样诗一般的写意生活。

    随着起伏蹁跹的思绪,走在青石

  • 每天过着一样的日子,日升日落。简单而忙碌的生活竟会让自己忘记去品观月盈月缺。终在一日的午后被扑面而来的香唤醒,久违的感觉倏忽而归,这是桂花的香!哦,又是一年中秋时。

    立秋有些时日了吧,还一直没有秋高气爽的感觉,到是连天的阴雨平添了许多绵延的愁绪。今儿,天猛的放晴了,傍晚过后弦月半弯,和着一阵阵的

  •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次登临黄山,写下“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诗句,又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从那时起,黄山对我来说就像一个美丽又虚幻的梦,遥远的不可触及,又满怀期盼的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登上这寻山的旅途来崇仰耸入云霄的黄山之美,触摸巍峨峥嵘的黄山之魂。

    终于,在年休

  • 不知多少年前,偶遇晏殊的这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内心便如同被一种寻找了许久的韵致所牵引,那种花漫香亭,柳枝轻摇的美便深深的植在了心里,像一份无以回落的情怀。

    爱了,总要想方设法的寻见,就像对于柳。于是,就有了一次又一次的邂逅。其实,每一次邂逅又何尝不是一份期待?不是内心深处的追寻

  • 斜斜的,细密的,调皮的,是这个秋天最初的雨。和过去不同,没有“凄风冷雨愁煞人”的苦闷,倒多了些沁凉的畅快。毕竟,燥热了一整个夏。

    这个夏,热情奔放了好久。火辣辣的太阳放射着灼烫的光芒,人们甚至想躲起来,但是四季的轮回就是这样,就像世间的事,很多时候不为人的意志而转移。于是,人们把逃避的想法变成了

  • (一)

    桂香菊黄万里秋,苍龙血脉延九洲。

    千载青史一朝替,山河巨变荣辱留。

    (二)

    国之衰亡黎民忧,国鼎不震日日愁。

    长风散尽复得志,今朝随我拾高楼。

    (三)

    大国疆土燎原拓,炎黄之脉扫六合。

    荆棘莫挡前程路,华夏盛世四海歌。

    (四)

    昔日狼烟灰飞灭,战鼓城楼

  • 循着风的方向,季节开始轻歌曼舞,繁花是一些鼓点子,敲开了四月里人间的盛景。这四月,如唐朝女子的裙裳带舞,绚彩中透着绝美,婀娜中闪着曼妙。

    四月是带着笑容而来的,在那些乍冷还寒的背后,许多草儿都已盈盈绿绿,柳条儿也扬洒起了飞絮。那一树一树的梅花、一片一片的桃花才刚刚散了去,杜鹃、牡丹又开始踏香而来

  • 上一页 第一页 6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