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年会因阅读而快乐
接触自己喜爱的书籍是在少儿时。那时父亲有很多藏书
,最多的是文学书。那几册唐诗宋词单行本,叶圣陶夏丏尊的
《文心》等书,我因喜爱而一遍遍地翻看,爱不释手,似乎有
浓郁之味从书中散发出来。是的,那就是书香 。虽然我当年
读唐诗宋词,很多是囫囵吞枣,似懂非懂。{p
2015-07-18 21:41平江路和平江河
平江路和平江河一起,南北绵延1606米。南起干将路苑桥
,北至东北街华阳桥。在这个街区里,和它平行只有仓街。东西
横向的小巷众多,由南向北分别是建新巷、钮家巷、邾长巷、中
张家巷、萧家巷、大儒巷、南石子街、卫道观前、悬桥巷、大新
桥巷、菉葭巷、大柳枝巷、丁香巷、曹
2015-07-01 19:48朝花夕拾——故居的故事
我出生于元和路六号,依童年回访印象,是一处幽静古宅
,庭院深深,一进一进,高高木槛,砖雕门楼,园林一般。最忆
天井一角,沿墙花坛,种植花草,南瓜丝瓜,枝枝蔓蔓,越墙悬
挂,既可观赏,也可解馋。就像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是我幼年玩
耍的好地方。
不久,我家迁
2015-06-30 22:19难忘师恩 难忘同窗
我走进幽静的小巷,
眼前呈现老街风光,
古宅民居,
小院老井,
青砖粉墙。
我走进蘇州一初中校门,
这里曾是安徽会馆,
主人是赫赫有名的李鸿章。
我可爱的母校,
就座落在这条南显子巷。
我走进母校校园,
依舊可見明代奇葩惠荫园,{
2015-06-29 08:36朝花夕拾——小学的故事
说到小学趣事,记忆中留存不少。
1959年夏秋,我该读一年级了,母亲带我先去最近
的大儒小学报名,已经报满。再到较远的卫道小学,终于报
上了。
那天天气很热,阳光火辣辣的。我随母亲连跑二所
学校,有些疲惫。但终于报上了,也就喜滋滋满意而归。
如今年
2015-06-28 21:32我和弟弟(下)
在我的记忆里,小弟幼时的形象,我至今一直萦绕心间
。因为我比他大四岁又四个月。在他幼年时,我这个小哥曾经
陪伴小弟度过一段父母照料不及的时期(此事已写过专文,此
处略去三千字)。
弟兄们学龄期,不幸遭遇1966年的“文革”,我初一下
半学期失学,小弟便是三年级
2015-06-23 21:21我和弟弟 (上)
我家弟兄四人中,大弟稳重大方,踏实豪爽,人缘上佳。常有耳闻——“你大弟人好,比你来赛!”我想这是不容易的!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家插队下放于苏北大丰。那会,大弟只是个十六岁的少年,但劳动表现不凡,干农活做啥像啥,老乡个个称赞。不多久,被选为记工员,还被派去村小代课。{p
2015-06-23 21:20走过沧浪亭
走过沧浪亭前,但见几位闲人在沧浪亭前的池塘边垂钓。
我仿佛想到,三百年前,以《浮生六记》闻名于世的沈复和芸娘也曾在这里栖息。
一个中秋之夜,沈复记述:“老仆前导,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葱翠。”
我有幸,与沈复和芸娘所见的沧浪亭,在结构布局上无几二致。{
2015-06-21 18:56端午的遐想
今天是端午节了。
端午节是个重要节日。每逢端午,总有说不完、说不厌 的话题,比如粽子、比如屈原,等等。
在我的记忆里,最早知道屈原是个爱国诗人,是在小学 历史书的插图上,一幅屈原峨冠博带的画像,诗人佩长剑一把 ,脸色忧郁——印象很深。
后来,看讲述屈原故事的连环画。再后来
2015-06-20 21:01昨日一天大雨,使苏城笼罩在一片雨雾中。随即,苏州市气象部门宣布明天入梅。
透过挂满雨水的大玻璃窗上向外看烟雨,很有情调。近处的楼宇线条朦朦胧胧,远处眺望,就像天际浮现出海市蜃楼。
十字路口的斑马线上,那五彩缤纷的伞,构成了一道流动的彩虹,是烟雨中的城市情调,多彩而浪漫。
行人在等待红灯,
2015-06-16 08:22-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