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葬那日,‘守桃宫’大殿里拥满了人,殿外广场上也满是人群,华星与君氏姐弟跪在玉棺左边,丧乐一直在奏着,天还没亮,昏昏暗暗,月亮依旧大而明亮。

    丧乐变的如长鸣的哀叫,走来了来了八个大汉,面无表情,动作如机器,华星起了身,手里捧着一块布,是白色的丝绸,上面绣了朵朵粉色莲花,她轻轻将它覆盖在玉棺上,我

  • 第十四章

    终于到了第四天,天依旧还没亮,我便被君安叫醒,她为我准备了一套白色的衣服,恍惚中我们乘着月色前往‘守桃宫’。

    到了忆山并未回华梦居,而是直接上了山,山道两边的树上系着白布条,广场上竖着几排白帆,衬着偌大的广场更加荒凉,天色已经微亮了,可这里的月亮却依旧大的吓人,好像就在灰白色的宫殿

  • 第十三章

    一路上圆月好像一直跟着我们的马车,我拉开帘子一直看着它,听说不管在哪里月亮都是一样的。

    回到阳城那所宅子时,我早已经困的不行了。

    后来我知道这处宅子是君言的私宅,有侍女和帮工,那个一直领着我的女孩名叫君安,她的话很少,大多是我问了,她看心情答。

    我从她有限的回答里了解了一些

  • 第十二章

    一路上所有人都是低头前行,我也分不清这是什么位置,最后停在一处广场一样的地方,大家都跪坐在蒲团一样的东西上,那个女孩领着我跪坐在一处,我抬起头,四周都是和我们一起进来的人,大约四五十人,分了四排,我坐在第四排最左边的位置。

    对面也都有人,我看到人群被分成四群,我们这里全是青色的衣服

  • 第十一章

    那天下午,我们从华梦居出发,来到了阳城,一路上我都感觉非常疲惫,只记得入城时,天早已暗了,城门已关,迷迷糊糊好像是君诺下了马车,再上来后城门大开,我们一行人进了城,入了夜的阳城,街道静谧非常,不像一座城市,倒像是一座空城。

    我们最后来到了一处宅子,下了马车,好像有人扶着我进了一间屋

  • 第十章

    阳明大典的日子渐渐临近,好几天都没有再见到君侯华星,倒是在第七天的下午,华梦居来了客人。

    “小薇薇,你再此住的可习惯。”是那日在阳城所见到的君诺,他装着一副老成的样子,居高临下的看着我问道。

    当时我正在喂池塘里的鱼,真正吓的我一惊,我看着他,真是有些无语,缓缓神说道:“这里风景这

  • 第九章

    这些天我偶尔能看见华星,她有时会在院子的莲花池边赏花,就那样坐在石凳上,不发一言连坐着的姿势都不换一下,有时院子里看书,有时会与我一起吃饭,但大多数时间都好像这里不曾有过这样一个人存在过。

    刚开始我有些担心她会就此不再理我,渐渐的我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她还是那个样子,我在这里,不像

  • 第八章

    马车最终停在一处山坡,稀疏的树木和有些枯黄的草地,往前看,四周环山,风吹着有些凉,一派秋意,中间有一片湖,在东面的湖岸上立着一座高大的雕像,阳光照着它,有些晃眼,离的太远,看不清什么材质。不过我能感觉到那应该是玉像。

    她面朝东方,脚踏祥云,衣袂飘飘,青丝飞舞,双手抱着似长方形的东西,

  • 第七章

    船停了,岸边停着一辆马车,造型古朴简单,坐到里面,却又感觉很别致典雅,明明并不奢华,一位大叔驾着马车,我伸着头好奇的看着窗外的景色,我曾在冬日城市的郊区有过这样的感受,那是一种无法形容的荒芜,路上极少能见到行人。

    刚开始还有股新鲜劲儿,做了一会儿,我真的觉得很不舒服,颠簸的让我非常难

  • 第六章

    我又被忽视在了这里,整整四天,除了英姨,仍旧没见到其他人,在被忽视的第二天,英姨送了我几本白话文的书,她只将书同饭菜一起放在桌子上,我看见时,真的是感到非常亲切。我想我当时一定笑的很傻气,眼里估计还有点泪花,抱着英姨的胳膊,连连的像她道谢。

    她眼里有些惊讶,但也没推开我,可是还是一句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