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农夫说吝说胖

    文/颖骄

    老李六十多了,老刘七十多了,都在果业公司下属的果园打工,巡园,检查大班组遗漏的工作和偶发病虫害。

    别看他们年龄大了,但是身体硬朗,腿脚利索,口齿也分外伶俐。还经常爱跟大姑娘小媳妇开玩笑,趁她们专心致志在梯子上干活的时候,一边用脚抵住梯子,一边再用手故意摇晃梯子腿

  • 谁是谁的朕?

    记得小时候家里墙上贴过一副字: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与君子之交如入芝兰之室,其香……与小人之交如入鲍鱼之肆,其臭……

    这幅字是隶书,纸是厚厚的设计蓝图背面,没有印章落款。但当时已经觉得很好了,是我除过白白胖胖的大字老师墨宝而外最早接触的书法作品了。

    哥哥当

  • 人人都有一个呼兰河

    今天村里来了卖豆腐的,两块五一斤,或者一斤黄豆换八两豆腐,豆腐色泽不如街上的嫩白,但土法制作的应该不错,很久没有吃这种老豆腐了,那人一刀下去割了六斤半,我也没嫌多,给了他八斤黄豆。

    做午饭时,我把豆腐上笼蒸了半个小时,做了酸辣蘸汁,女儿吃得赞不绝口,我怕她消化不了,一再制

  • 《极花》,把唠唠叨叨的口头文学书面表达

    文/颖骄

    公历新年伊始,就在《人民文学》微信平台上看到了节选的《极花》,据说,是贾平凹最新最短的长篇小说,只有十五万字,这冰山一角真是吊人胃口,耐人寻味。

    除此而外,不得不惊奇,以贾平凹先生的身份和名气,应该是各种应酬缠身的,还能分出身来这样静心勤

  • 幽居

    我紧紧地

    紧紧地关住了那扇门

    试图把所有干扰所有喧闹

    甚至一丁点气息

    还有这冬月的寒凉

    统统拒之在外

    最先冲开了一杯热茶——

    难分甘苦

    尽管屋里亦然冷清

    冷得让人心怵

    我静静地

    静静地透过那扇后窗

    窥视着围墙外马路上

    零星的匆匆过客

  • 读《正义的温暖》,忆难忘的过往

    颖骄/文

    近日有幸读到沈俊峰长篇报告文学《正义的温暖》,这是我第一次读长篇报告文学作品,而且是记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杨正超的。朋友嘲笑我说:“你连公务员都不是,看那书有啥用?你也学习杨正超?

    先看了再说嘛,最起码学点儿写作技巧吧,开卷有益,我还是

  • 2015年终总结

    越是接近年末,越是容易诱发反省总结的习惯。

    回望我的2015年,像极了老宅厨房门后的那个腌菜坛子,总是香半年,臭半年;空虚半年,充实半年;实用半年,闲置半年;忙碌半年,赋闲半年……从来上不了台面,也从来没舍得遗弃过,光鲜不起来,也不配说落寞了。

    有时候,真的挺怀念那个腌

  • 我的育人故事

    当奶妈的卖儿郎

    昨晚,将近二十年未见的老同学问我:“当老师有啥感觉?”

    这句话一下子打翻了我心中的五味瓶,看着等我辅导英语等得早已枕着《英语》课本和衣而卧的女儿,我沉默良久,在她的追问下,我这样回复:“当奶妈的卖儿郎的感觉。”

    此前,我一直像其他家长一样,以为教师工作很

  • 带着土地的烙印,背负着情债狂奔

    ——解读李佩甫《生命册》

    颖骄/文

    我知道长篇小说《生命册》那是因为八月中旬第九届矛盾文学奖的公布,但我读《生命册》并不是因为她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也并不是因为她是河南省作协主席的平原三部曲收官之作。

    那是在十一月中旬的一天,我在微信朋友圈转了一篇《生命

  • 今天,你感恩了吗?

    颖骄/文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个浅显的道理人尽皆知。甚至小孩子也能列举出来几种为人必报之恩:天地呵护之恩 、父母养育之恩 、良师培养之恩 、贵人提携之恩 、智者指点之恩 、危难救急之恩、绿叶烘托之恩、夫妻体贴之恩、兄弟手足之恩、知己相知之恩等等等等。

    然而,当我们真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