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能新
贞子站在村头的路口上,望着那条空空的、弯弯曲曲、连绵不尽的小路,几滴清泪滴落下来,溅在那件粉红色的小袄上。
那年,大雁南飞的时候,良子背着行囊随大雁南去了,这一走就是两个年头。开始,良子的书信来得频繁,差不多每
2011-03-23 15:40文/郑能新
乐乐是市剧团的演员。乐乐有一幅好看的身段,更有一张好看的瓜子脸。乐乐身边拥有一大批人迷,乐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成了她们的范版。乐乐唱了几年戏,台上还没有走红,台下却已经红得发紫了。乐乐走到哪里,哪里就象唱大戏。
2011-03-23 15:39文\郑能新
小保姆到家的那天,我们正吃着午饭。她提着一个红色的尼龙袋,袋里盛着几件衣物,有些羞怯地站在客厅里,朝我和妻露出天真的笑。介绍人见我们有些惊讶,便说:“她父母有病,家境不好,她是老大,上月辍学。听说你家要人,她就来了。”
2011-03-23 15:37- 2011-03-23 15:35
文/郑能新
我的母亲与千千万万的中国普通母亲一样,平凡、朴实、善良。但她与众不同的是,虽然出身大户人家,却没有享受多少人间亲情,刚落生,就被离乡几十里的山里人家抱养了,懵懵懂懂地当了童养媳。这是父亲告诉我的,父亲告诉我这些,并没有作贱母亲的意思,父亲是很爱母亲的
2011-03-23 15:34文/郑能新
从武昌发出的324次列车,犁破漆黑的夜空,绕道南方向西行进。途经长沙,许多旅客都把头伸向窗外,去看长沙夜景,只是来不及饱览,列车便呼啸而过,留下许多憾话供旅客们在车厢里无穷无尽地闲聊。因是第一天行程,精神极好,至车厢里鼾声此起彼伏之时,仍意犹未尽,我
2011-03-23 15:32重走长征路
文/郑能新
酷暑时节,偶得闲暇,友人邀约去川西北采风,说是要体会一下重走长征路的滋味。正好我们要入川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两得其便,一行人便带着天气一样的激情上路了。
2011-03-23 15:31文/郑能新
在乡下,每到腊月年关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办年。有民谣曰:“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办年肉,二十七,洗病疾,二十八打糍粑……”说的就是这个过程。其中最隆重的就要数“杀年猪”这个场面了。一挨腊月,满垸子都洋溢着笑声,家家户户都轮流着接屠夫到家杀年猪
2011-03-23 15:29文/郑能新
儿子“呱呱”坠地的时候,我刚好出门在外,等我赶回家时已是三天之后。看着粉嘟嘟、虎头虎脑的儿子,听着妻子没完没了的唠叨,心里荡漾着一股排谴不去的幸福。
儿子是倒产,有人说倒产的孩子都有个性,倔犟。但儿子小时候显得特别温
2011-03-23 15:28文/郑能新
一开始打糍粑,乡下的年味便浓了。在孩子们吆五喝六的嬉闹和鞭炮声中,大人们从梁上拿下尘封已近一年的几根粑棍,洗净,放入水缸中浸泡。从豆桶里淘出浸得白晃晃的糯米,一一虑干。此时,灶塘里的火已经熊熊燃烧起来,噼啪响着映红了半边屋子。锅台上的饭甑已是热气腾腾
2011-03-23 15:27-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