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郭翰

    这几天,看到一些网络媒体在探讨一个话题——“诗歌死了吗”?甚至一些有名的诗人也加入其中。以至于把诗人说成“狂欢”,“自恋”,把诗歌说成“行尸走肉”。一些人只要提到诗人,就会“哈哈”“呵呵”。

    说实话,笔者很少研究诗歌,也很少写一些关于诗歌的高尚。毕竟入门者,才是有说话权利的人。研

  • 作者:郭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振兴和民族繁荣的强大力量。诗歌是人类智慧的良知,是抒情言志的文学载体。“如果没有诗歌,中国人就无法幸存至今!”林语堂语。

    作为贵州著名的文化人,李裴还有一些非常特殊的身份,那就是中共贵州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省委改革办主任、省社科联主席。

  • 作者:郭翰

    (一)

    新时代,诗歌成为了一种“摆设”,这是一种文化意识深处的浅薄,也是一种人性提升的疏忽。其实,诗歌是文明史上的“常青树”,也是社会进步的大美力量。

    好时代,就应该有好诗歌,更应该有铁骨铮铮的诗人汉子。针对于此种认识,也许会让不少人勾勒诗歌的漠视,恰恰更加反映了深深叹息的背

  • 作者:郭翰

    收到谭旭东教授的《儿童文学小论》和《梦里的花田》两本精美书籍,已经快过去两月了。反复阅读, 很想写点什么,可苦于没有时间认真思索,于是就搁置至今。很喜欢这两本书,非常精美,非常充实,内容也非常丰富。

    这是谭教授的厚爱,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情感。谭旭东教授是目前中国最活跃的新锐批评家和

  • 文/郭 翰

    叶子是一个身份很特殊的作者,长篇小说《天堂里的故事》,讲述一个空巢老人在中美两国之间的精神之旅。构思精妙,体验深刻,思考独到,取材很有代表性。

    这是一部非常特殊的纪实小说,很多真实的环节,就是叶子的生活反映。读来令人反省,催人深思。

    叶子出生河北唐山,长篇小说《天堂里的故事》

  • 作者:郭翰

    诗歌有灵气,因为诗歌可以撞击心灵。或者说,诗歌可以让我们看到真善美,看到青春。通过诗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那张天使般的脸。这是诗歌特殊的地方,或者你从来不相信,可事实上,诗歌就是这样存在着。

    对孙倩颖诗歌产生想看的兴趣,源于作家蒋德明推荐。之前,笔者与孙倩颖素不相识,她在河东吸一口

  • 文||郭翰

    (一)

    这几天,媒体、网络一段段长征精神体验,充满着我们的生活记忆。踏过千山万水,仿佛红军的背影,还在泥泞前行。

    于是,一个个时代的形象,跃然于我们内心的地核之中。红军尚然可以爬雪山,过草地,作为现代的一个个时代楷模,引领时代的精气神,当然也应该有一种文化的深度自信。

  • 文||郭翰

    诗歌灵感来了,不能放走,就像时光。

    编织一朵诗意的生活,有难度,得认真感受。也如同地域,真正蕴含诗人的土地,同样需要文化高度。

    初识王兴伟的诗歌,还得感谢贵州诗人协会秘书长郭思思。夜深了,偶感秋意渐浓,准备整衣就寝,突然弹出思哥的影子,故而打开赏析。于是,便是一组王兴伟的《时

  • 文||郭翰

    金秋九月,桂花飘香,似乎是一种诗意的境界,恰恰在贵州就是一种现实。

    记得有一天路过金阳奥体中心,看着一线露放着的红色桂花,隔着车窗,飘入鼻息的那种香味,十足有一种爱恋和依存的感觉。

    "生态·绿色",不是贵州故作高雅,恰恰是自然赋予的一种灵动,一种感知,一种

  • 文||郭翰

    (一)

    整整两天,一夜,不,严格是两天、两夜。这一次,谭旭东教授在贵阳,算是呆得较长一次。

    谭教授是一个诗歌的研究者,也是一个诗歌的实践者,更是一个诗歌的创作者。

    秋意微爽,金桂飘香,这个八月,似乎有些特别,竟然有了更多的时间,与谭教授交流诗歌的机会。

    2016年,贵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