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题目是《浙大,爱你一万年》。

    初识浙大,还是在高中,那时梦想就是踏进浙大校门,在西子湖畔,老和山下,让自己大学生活绚丽多彩。谁料高考梦断浙大,我进了西安一所大学,在那所大学,我重拾梦想,通过推荐免试,去年九月再次梦圆浙大,那时我信心百倍,重新规划着人生

  • 趣事一:上工地吃杠子馍去

    七二年那年,我十七岁,腊月里村里组织村民上石堡川工地。早上喝了点红薯腊糜(模糊),吃了点红薯麦饭(淀过粉面剩余的红薯渣,粘点玉米面蒸熟),跟着村里上工队伍朝西北方向出发,翻梁过峁,走了两天,来到百十里外石堡川大坝。

    那时工地以村为连,我们连任务是给大坝拉土,第一天下

  • 端午时节,和几位发小一起去合阳处女泉玩。刚停稳车,就有人围上来兜售:要不要去夏阳瀵,坐马车,有电瓶车,还有观光自行车,热情得让你无法拒绝。和发小骑着观光自行车,顶着阳光,迎着风,直奔夏阳瀵,路边是连片鱼塘,三三两两荷塘点缀其中,不远处是绿绿葱葱的芦苇丛,我们说说笑笑进了夏阳瀵,来到黄河边。

    眼前

  • 澄城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峁塬起伏交错,造就澄城人质朴诚信和果敢强毅。在县城以西有条沟壑,沟壑之底有条河静静地流淌,这就是澄城人口中所说的县西河,西河发源于赵庄乡崖畔寨,沿途有千眼泉,泉水孜孜泛涌,是条名符其实的泉水河,这条河顺着沟壑流淌,穿越大半个澄城县,流淌出澄城这片土地言不尽的内涵和摄人心魄的风采

  •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有种乡音叫秦腔,八百里秦川关中道,在我的家乡,村村有戏台,人人都会哼两三句秦腔,逢年过节,戏台前人山人海,看唱戏听秦腔成为我孩时感官上大餐,台上戏曲演绎着多少忠臣良将的肝胆故事,诉说了多少悲欢离合的人间亲情,感悟着多少忠贞不逾的千古爱情,丰富着我的精神世界。

    记得儿时看过的一部

  • 白云苍狗,澄城白水大地,居住在这片土地世世代代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四季忙到头,吃了上碗没下碗,到头度过却是一个沉重心酸的春节。这里是渭北旱塬,影响农业生产的诸多灾害首推旱灾,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常上演着抬龙王、跪求雨的场面,渭北汉子手捧黄土,掬一把烛泪撒其间,一片片古铜色皮肤,一阵阵悠长

  • 在黄龙山麓,有条石渠修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无论难易程度,还是建设者昂扬奋进精神风貌和他们攀崖凿石炸山开渠,都与河南林县红旗渠“异渠同工”,可圈可点,那就是石堡川四点九公里的石渠段。

    石堡川水库深藏黄龙山,库容6375万立方米,是渭南最大的水库,一库清水要出山,要么打隧洞穿山而过,要么绕山腰炸石凿

  • 看过《红灯记》,就会想到铁梅,铁梅有句话:年龄十七不算小,为什么不能帮助爹爹操点心,好比说,爹爹挑担有千斤重,铁梅你应该挑上八百斤,正是这句话,激发了多少年轻姑娘巾帼何须让须眉、敢同日月争光辉的壮志豪情,让她们在各行各业中顶起了半边天。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石堡川水库建设热火朝天,参建公社以营为单

  • 李剑锋/渭南市石堡川水库灌溉管理局

         驴友梅在群里喊:周末有空没,去华县塔坪山不。我问:现在是暮秋初冬,万物萧瑟时,塔坪景色咋样。梅说:满山红叶,去晚了就要等来年。又问梅:小短腿去不。小短腿是驴友飘,今年三月长宁河徒步初识,个不高,腿短迈得勤,能一个劲儿走下去,常说自己是小短腿。梅说:你

  • 在澄城县城西边,有条横贯南北深沟,在沟底有条河,从我记事起,常年孜孜不倦地流淌,它是洛河的一条干流,对洛河流域而言,也许名不见经传,但对澄城老哥却不陌生,它就是澄城人口中经常提起的县西河。

    前些年,县西河以水为主题,进行旅游开发,让西河成为澄城人休闲趣处。每到清晨黄昏,从县城到西河的水泥路上,踏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