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翰/文
看过很多文学,都像春天的花开一样,虽然表面芳香四溢,其实推敲下来,意义不大。因为文学除了契合心灵,还得能留得下一些品味的空间。比如反映人性真善美,揭露社会假恶丑。这样,文字的质朴,作者灵魂的高尚,就得有那么一段段有力的功夫了。
也许有人会说,文字的形成就是为了自己能够感觉舒畅。其实
2013-04-23 13:35郭翰/文
当清晨的太阳还没升起!当全国中国很多人还在安静甜蜜的梦乡。
2013年4月20日早晨8点02分,轰隆隆的“雅安地震”确震碎了无数人的梦。雅安地震了,8点半睡在宾馆的朋友接到外面的电话,朋友一骨碌爬了起来,衣服没穿,拖鞋都没来得及拖上。就跑了窗沿边拉开了窗帘,外面清新的空气,只是透进
2013-04-21 23:26郭翰/文
最近一朋友常常提出一些琢磨不透的问题,生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工作太累,总觉得生活就像赛跑一样。好像生活中,他就从来没有找到过幸福的意义。好像他渴望幸福的感觉,就是无与伦比的强烈。
男人为了生活,到处奔走,在外风光着,遇到最简单的一句话“升官发财”了吗?习惯性的语言,总给人习惯性的思
2013-04-16 01:06郭翰/文
最近,有机会与贵州的很多文化人零距离,常常诧异很多人的坚持与追寻。文学究竟是什么东西?与之不断发展的社会意识形态相比,能占据多少位置?
想到这个问题,确实有很多思考的方向。比如过去读前苏联一本非常著名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会想到是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感人,还是作品本身吸引人?也
2013-04-15 00:04郭翰/文
我趴下去的时候
你却高高把头抬起
面对这条缓缓而来的河流
我有什么办法带上你
请不要想象,春天的风
更不要想象,夏天来的雨
我就是喜欢泥土的香味
因为我看过历史最长的画卷
在阳光下也焉了
过去,所有的重量都是突然
还要那小小的山村月亮
一样有
2013-04-06 12:03郭翰/文
生活中有一朋友,大学毕业就一直钟爱着自己的艺术理想。不管周围的环境如何变?也不管别人怎么说。钟情于自己内心追求的他,从一个无名小卒慢慢成长,艺术功底也越来越扎实。
他的钟情,有时笔者觉得就是一种“顽固不化”的痴迷,看到生活中有与自己艺术相关的事物,总觉得他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起来,而
2013-04-05 15:43郭翰/文
看见了那一丝飘散的影子
在清明时节的微风中
晃荡
凄楚的背景
就是这样悄悄的滑落
没有微风鼓掌
也没有花香遗留
这样走
就这样悄悄的飘荡
到处
是清明时节的烟雾袅绕
可就没看到谁?
为你祈祷
记得春天来临时
你开放的模样
娇艳
2013-04-04 13:15郭翰/文
记忆,把一个经典的影子拍摄.它在我的梦里久久地留下清晰的哗哗声!
家乡的小河,我梦中的小河.
远离久远的故土,心中不停地呼唤曾经伴随着我起起落落的小河.它清澈的心灵,永远是我的骄傲.
童年的一桩桩往事,在小河的水面荡着柔波.
然而,小河现在不知是否干涸过,它养育了故乡的
2013-03-24 15:52郭翰/文
一
接触过历史的人常常会因为历史的灵感想象一些过于美好的未来,他们宁愿选择过去颓废的片段作为省略的起点,从而找寻这些碎片推测未来社会的足迹。很多历史学家、思想家、作家的笔下,常常就闪耀着这样的时间性格。比如鲁迅犀利的文学思想、比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感受等等。
对于这些文学大家,我
2013-03-24 15:49郭翰/文
经常下乡,偶尔总会看到一些乡村中的老人,头上包着不同颜色的头帕。一直在乡村长大的我们,总觉得习以为常。时间久了,慢慢觉得这不仅是一种时代的象征,还是一种乡村里独特的风景。
如果有记忆的人都会想起来,过去的老人,常常都会天天包着头帕,不管是什么颜色的头帕,总会在上一辈人们的生活中出现
2013-03-21 14:32-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