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魁 星 阁

    巴中的魁星阁,今位于巴州区图书馆侧,古色古香,左边是两棵巨大的黄角树,一红一碧,相互映衬。巴中人知道魁星阁的肯定很少,但不知道这两棵黄角树的可能真的不多。

    写到这,我不得不先介绍一下这两棵巨大的黄角树。说它巨大,一点也不为过,偌大的树冠遮天蔽日,无数枝桠努力伸展,远远看去,就像是

  • 多情桑园坝

    桑园坝,这个名字在巴城老百姓的耳中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修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巴城第一座大桥----巴州大桥下面就是连片的阡陌,那就是桑园坝。因地势平坦,概因栽种着大片大片的桑树而得名。这些桑树都上了些年纪,矮壮矮壮的树干,还有很多树干中间已经空了,留下深深的黑洞,还有的居然被一些

  • 我对“回风亭”可谓相当熟悉,在什么地方,周围有些什么,知道得一清二楚。但说起来实在有愧,身居巴城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回风亭对于我来说,一直有一种无形的阻隔。每次乘车经过他的身旁,仅仅只是远远观望,从来不曾走近他,亲近他。对于喜欢游历的我来说,真的有点意外,按朋友的话说:“你没去过回风亭?不可能哟!”一

  • 四月的包树梁

    今天周末,沐着明媚的阳光,车行走在还算平坦的乡间机耕道上。窗外的天湛蓝湛蓝的,那么明澈,如一块巨大的蓝莹莹的宝石。天空飘浮着大朵大朵的白云,白得那么纯净,棉花似的,那么轻盈,那么优雅。仿佛这里离天空特别近,特别近,近得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扯下一朵云披在身上。蓝天下是层层叠叠的山峦,全部

  • 寂寞张思训

    四川省巴州区第四小学 胡清华

    01

    初次见到“张思训”这三个字,是在巴州城一张街牌上,就是我们巴城老百姓习惯叫的“商业街”。 张思训三字在眼前一晃而过,毫不在意。一次聚会中,区作协国军对我说,你可以写写张思训这个人。人?何许人也?哪朝哪代?从来没听过,也没在什么纸片上见过关

  • 胡清华

    我怀着甜蜜的感觉轻轻叩击家门,侧耳倾听。“你是谁呀?”门内传来奶声奶气地询问,这是我家小儿这几天刚学说的普通话。“我是妈妈,宝贝,请开门!”门打开了,那个小家伙旋即扑到怀里,搂着脖子,先在脸上亲一下,然后说:“妈妈,你回来了。”随即滑下去,再把拖鞋送到脚边,“妈妈,这是你的拖鞋。”一连串

  • 胡清华

    “妈妈,我走了!”“呯!”门关上了!儿子上学去了。

    “拜拜,老婆!”又是“呯”一声,门关上了,老公也上班走了。

    屋子里恢复了冷清与寂静。

    不,并不是寂静的。

    躺在床上的我虽行动不便,但耳朵却是非常灵敏的。鱼缸里的哗哗流水声是那么悦耳动听,楼下来往汽车的喇叭声短促而有力。但

  • 胡清华

    我这里所说的习字,特指练习毛笔字。我不敢妄图说练的是毛笔书法,因为毛笔书法是一种艺术,于我不配,又太遥远,我那信笔涂鸦的本事实在难以企及,更不敢说登堂入室。

    毛笔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她的美色经过数千年的锻造,是那么美轮美奂,无数中国人乃至外国人都被其温煦的风景所吸引,吸引得深了

  • 巴州区第四小学 胡清华

    清凌凌的巴河水缓而又缓地流淌着,犹如一位温文尔雅的女子,一层轻盈的薄雾是她的面纱。太阳刚刚从对面塔子山头探出脑袋,一抹红色的朝霞将河水渲染得煞是美丽,那么丰富的色彩,我看得有些呆了。时而有几只白鹤轻轻掠过水面,更觉得妙不可言。

    放眼望去,滨河路上和河滩上已经

  • 无法洒脱

    我被单位派到成都学习。

    来到府南河边,靠着一棵依依垂柳坐下,看黄昏里的夕阳。

    那一轮夕阳,斜挂在鳞次栉比的高楼上空,润润的,红得好妩媚好温柔,似刚刚飞上娇羞的新娘面颊上的那抹绯红,与空

  • 上一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