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格外迷恋西河。每次回老家,总想爬上家门口的山岗上,美美地望一眼西河。

    西河是一条美丽的河。

  • 庚寅春,余已漂泊江南廿载。思老之将至,当叶落归根。乃于是年五月择英山县城沿河西路卜地建宅,筑小楼一座。历数月,小楼拔地而起。竣工之日,弟朝阳、表弟曙东邀余登楼赏景,并嘱余作文以记之。

    小楼雄峙,俯瞰人间。山环其后,水绕其前。登楼远眺,东有九龙低伏,西有群山环绕,

  • 有一位老领导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我一生能先后喝上溪水、河水、湖水、江水、海水。其激励之心,溢于言表。

    小时候生长在深山中,喝的是山溪水。清沏的溪水,滋润着我的童年。童年的心也如同清沏的溪水,晶莹透亮,纯洁无暇。长大了,我到县城读书并工作,喝上了环绕山城的河水,青春

  • 吃罢晚饭,一个人漫步水果湖畔。城市的喧闹和闷热,让人顿生一阵烦躁。

    此刻,耳边隐隐传来一声悠扬的黄梅调,让我如醉如痴,如梦如幻。循声而寻,则不知声从何处来。我突然明白,我心中有一个声音在呼喊,我想看黄梅戏。

    黄梅戏发源于大别山的

  • 小时候,我总是坐在家背后的一座小山上发着痴想:在眼前那连绵无际的大山那边,不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真想越过群山,到那里去看一看。

    童年的痴想一直伴随着我漂泊了三十余年。今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圆了这场儿时的梦。正是秋风劲吹的日

  • 王葆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承者,也是著名的国学大师、方志学家。他在文化上的历史贡献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和纪念。王葆心先生逝世后,董必武主席亲撰挽联“楚国以为宝,今人失所师”,对王葆心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1868年,王葆心生于罗田县一个以耕读为生的农耕家庭。少年

  • 鄂州华容,枕江抱湖,环山拥翠。旧称神山永福之乡,花容月貌之地。历代高僧名道,慕其灵山秀水,往往振锡而游于此。故其名寺古刹,道场宫观,皆遍布于斯。惜历史风尘,淹没殆尽。然从“葛山”“神山”“庙岭”“蒲团”之地名,亦可想见当年佛道之盛。岁月无情,盛事难再。寺观之迹不存,邑民为之叹息。

  • 唐朝末年,一位著名的诗人在战火硝烟中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了大别山。他翻越崇山峻岭,跋涉千沟万壑,来到了人烟稀少的英山。从此,这位著名的晚唐文学家在这里度过了他寂寞而又悲壮的晚年,他,就是历代文学家寻找了近千百年的皮日休。

    皮日休,字逸少,后改袭美,襄阳人,大约出

  • 数年前我到深圳某集团考察,晚住彭年酒店。

    主人尽地主之仪,频频劝酒。微醉之时,将我拥入歌厅。我身体不适,靠沙发小睡,一任朋友们大展歌喉。朋友怕我冷落,推来一年少美女陪坐。醉眼观之,此少女婷婷玉立,艳丽照人。少女热情邀我跳舞,我以身体不适推辞。少女说,你是他们的贵

  • 舒琴和郑松都是我的同学。二零零三年不知什么原因离婚了。舒琴一气之下辞去工作南下深圳。舒琴到深圳举目无亲,最后找到深圳商报当一名见习记者。

    二零零五年秋,我在深圳参加华创会无意中碰到舒琴,当时我以为认错了人。舒琴一改她过去的那种土气,显得有些花稍。她披着一幅大波浪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