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绝.小斋人杰

    竹林深处一书屋,朗朗读声绕山谷。

    试问村斋杰出谁?学童笑答侯几个。

    七绝.吟画

    莫言春浅乃深秋,入木三分画里留。

    更是漓江天下甲,焉能走马不回眸。

  • 七律.夏日田歌

    蛙咏蝉吟各自鸣,皆言庄稼又丰盈。

    白天树杪联绵唱,夜晚田头齐发声。

    稻海一川翻笑浪,穗肥百粒傲香粳。

    天时地利人和善,厚赐炎黄好运成。

  • 七绝. 一抹晨光

    一抹晨光入水羞,送罢黑暗伴孤舟。

    半江金色一江静,但愿渔家迟下钩。

    七绝.邂逅的美

    夕阳沉醉隐芦丛,不羡朝晖不羡虹。

    秋水隔江光不断,景儿满目日西逢。

    七绝.悲喜遨游

    海陆空中谁个骄?龙门鲤跃被而叼。

    巡天俯瞰三千米,鹰猎畋渔又一条。

    七绝.今非

  • 故土寻根还乡记

    文/何志华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是我在小学六年级读过的,回想起我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在上这堂课时,两眼沁满了泪花,这也是我第一次看见严肃的大吴老师动情,课堂上鸦雀无声,静静地听着老师讲解着这一脍炙人口《回乡偶书》,两鬓斑白他

  • 爷孙苦乐比童年

    文/何志华

    “如今孩子的童年苦多于乐,而我们那一辈的童年乐多于苦”……。听到这里我莫衷一是,故而不敢苟同。但是,出生在五十年代的候伯伯就是这样认为,他还津津乐道地讲述着他童年很多快乐的趣事。仿佛孩提时的他就象一只没有笼罩的小鸟,自由自在的飞翔;又仿似一匹没有僵绳的野马,奔腾在

  • “夕阳”有幸正当时

    文/何志华

    要说起当今社会幸福指数最高的人群是谁们?老同学黄艳说:孙子辈。我认为这个答案并非全面,虽然孙子辈物质生活是泡在甜水里,可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泡在作业里,童年时的缰绳牢牢地篡在家长、老师的手里。江山同学说;那是我们的儿女辈,我摇摇头莫衷一是,这个也并非标准,自从儿

  • 七律.清水老街梦萦怀

    河水愤青河水开,拆迁汹涌拆迁灾。

    江边古镇几时逝?清水老街一命哀。

    市井石条光滑路,道楼巷陌整齐裁。

    故居似梦留心影,旧屋不容今日孩。

    孩提时,记忆尤深的原芜湖县清水河老街,被轰轰烈烈的“拆迁运动”结束了她的命运,每当我想起上学、放学必经的地方,油然而生的旧

  • 不惧“萨德”惧“缺德”

    文/何志华

    若不是看见韩国电视台传媒所言,我还真的不相信微信群里似是而非的传闻。“韩国首尔IBK经济研究所表示:萨德带来的冲击,将把韩国经济增速拉低1.07个百分点,年度GDP可能因此下降0.59个百分点,将致使韩国损失约150亿美元”。中国人愤怒了,中国人真的愤怒了

  • 七绝.超山观梅

    千载盛名香雪海,梅花十里满坡開。

    红黄白绿齐争艳,山里人家竞相栽。

    七绝.迎春花

    迎春临水涧边栽,枝伴黄花对镜开。

    低首弓腰无问客,小溪欢唱晓春来。

    七绝.初春夜雨

    池柳舞枝三月风,桃花满树一灯红。

    春苗喜沐夜来雨,隐见新芽老木桐。

  • 滨江河畔的歌声

    文/何志华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我们有多少知心的话儿要对您讲……”。这首歌我在熟悉不过了,那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盛行的革命歌曲,曾席卷过中国的大江南北。那时我才上小学四、五年级,时隔五十年后的今天再次回响到我的耳边,我仿佛感到不可思议,那个“无限忠于、誓死捍卫

  • 上一页 第一页 6789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