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灶

    柴灶早先流行于萧绍一带,祥林嫂因为“克”死了两个丈夫,被鲁四老爷贬到厨房烧柴灶。柴灶很简单,几百块砖头加上石灰就可砌成,不过灵不灵,就要看靠打灶师傅的手艺了。

    有一年,我家装修房子,看大灶占面积,决定来一次革命——推倒它

  • 阳春四月,草长莺飞,暖暖的阳光照在一块块水平如镜的身畈上,沙地区的农民赤着脚,端着一簸箕一簸箕刚刚孵出芽的稻谷均匀地撒向秧畈……这稻谷金黄金黄的,粒粒饱满,露出毛茸茸的白白的芽,真嫩啊,稍微一碰,它就会掉下来,过了六七天,这稻谷便露出纤细的根来,牢牢抓住泥土,

  • 沉井

    很多年过去了,我常常想为什么萧山这块土地年年能旱涝保收?当全国灾害频繁,四处告急的时候,我们这块土地,还是种啥长啥,特别是晚稻,几乎年年是丰收,看着那笑弯了腰,沉甸甸,黄澄澄的谷穗时,我心中油然升起自豪感,那是萧山人充分展示聪明才智的结果,萧山的水利建设在

  • 从左宗棠惭愧说起

    左宗棠,清朝封疆大吏,陕甘总督。这次甘肃发生特大洪灾,我想左大人若在,以他的胸怀手笔,必能挽回此天灾造成的损失。

    “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抬棺出征的左公收复了新疆,抵御了沙俄的侵略,维护了祖国的统一,立下

  • 消逝的渡口

    ——姚坚定

    自古以来,滔天浊浪的钱塘江被人们视为畏途。两岸百姓要想往来都要靠船只摆渡,摆渡就有渡口,在萧山境内,以前有四个渡口,它们分别叫江边渡口、七甲闸渡口、赭山渡口、四工段渡口。

  • 沙地人与义乌的故事

    本来我们不会去一个叫苏溪的地方。

    一天村支部书记来找我说:“姚老师,本来这个事情我们不会来麻烦你的,但我们村干部商量来商量去,这个事情你去最合适,他们绝不会为难你”。

    原来村

  • 菜瓜

    沙地区,空气湿漉漉,土地湿漉漉,由于潮气昼夜不停地侵蚀,这块土地显得神奇,土像香灰,一冲就光,但就是这种香灰土里种出来的瓜特别甜,特别脆,如果有一天国家要开西瓜评比会,尽管把北京、南京、山东、福建最优的品种拿

    出来,状元非

  • 沙地人心中的良渚

    三、四十年前的沙地人常把“良渚勾庄”混在一起叫,到那里去叫卖萝卜干、霉干菜的大有人在。而更多的沙地人熟悉良渚勾庄的是因为那里有一家杭州油毡厂,该厂生产的油毛毡,成了沙地人的最爱,它是老百姓心中的“部优”,“国优”。

  • 上一页 123